兵銷革偃

成語拼音

bīng xiāo gé yǎn

兵銷革偃成語解釋

銷燬兵器,放下甲盾。指太平無戰事。

典故出處

前蜀·杜光庭《本命醮南鬥詞》垂回兇度厄之慈,開輟死上生之路,使一境之兵銷革偃,四時之雨順風調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如今世界的許多地方,人們都渴望和平,期待有朝一日能夠實現兵銷革偃,讓所有人都過上安寧的生活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曾有一段時期,天下紛爭不斷,戰亂頻繁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 當時,有兩個強大的諸侯國,它們爲了爭奪領土和資源,連年征戰。戰場上,金戈鐵馬,喊殺聲震天動地。士兵們在戰火中衝鋒陷陣,無數生命消逝,鮮血流淌在土地上。百姓們背井離鄉,家園被摧毀,農田荒廢,一片淒涼景象。 其中一個諸侯國的國君名叫衛鞅,他是一位有遠見卓識的統治者。他深知戰爭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,渴望尋求一種和平解決爭端的方式。經過深思熟慮,衛鞅決定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,試圖扭轉這種局面。 他首先加強了國內的治理,整頓吏治,嚴懲貪污腐敗,使國家的政治清明起來。同時,他大力發展農業和經濟,鼓勵百姓耕種,提高糧食產量,促進商業繁榮。在軍事上,他對軍隊進行了嚴格的訓練和改革,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。 隨着這些改革措施的逐步實施,這個諸侯國的國力日益強大。衛鞅看到時機已經成熟,便主動與另一個諸侯國進行和談。經過艱苦的談判,雙方終於達成了和平協議,結束了長期的戰爭狀態。 從那以後,兩國邊境上的烽火熄滅了,兵器被收藏起來,戰甲也被擱置一旁。百姓們紛紛回到家鄉,開始重建家園,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。田間地頭又出現了忙碌的身影,集市上也恢復了往日的熱鬧。 這段歷史時期被後人稱爲“兵銷革偃”之世。它告訴我們,戰爭從來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,只有通過和平、對話和合作,才能實現國家的繁榮發展和人民的幸福安康。正如古人所說:“兵者,兇器也,聖人不得已而用之。”當戰爭的硝煙散去,和平的陽光重新照耀大地,人們纔會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安寧與和諧。在歷史的進程中,我們應該以史爲鑑,不斷探索和追求和平的道路,讓兵銷革偃的美好局面在更多的時代得以實現。

兵銷革偃-成語圖片

兵銷革偃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