補闕掛漏
成語拼音
- bǔ quē guà lòu
補闕掛漏成語解釋
- 闕缺;漏遺漏。指彌補事物的缺陷和漏洞。
典故出處
- 清·趙曦明《跋》至於補闕掛漏,俾臻完善,不能無望於將伯之助雲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我們在撰寫報告時,應當力求全面準確,不放過任何細節,避免出現遺漏和錯誤,真正做到補闕掛漏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朝代,有一位名叫張華的官員。
張華自幼聰慧好學,博覽羣書,有着極高的學識和才華。他在朝爲官後,始終秉持着認真負責的態度,盡心盡力地處理每一項事務。
當時的朝政存在着諸多問題和漏洞,一些重要的政策和制度並不完善。張華深知這些不足之處可能會給國家和百姓帶來隱患,於是他下定決心要彌補這些闕漏。
他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,仔細研究各種政務和法規,尋找其中的不足之處。每當發現一個問題,他便會立刻着手製定解決方案,力求做到盡善盡美。
在一次重要的政策修訂中,張華髮現其中存在一些漏洞,可能會導致不公平的現象出現。他毫不猶豫地向皇帝進言,詳細闡述了這些漏洞可能帶來的後果,並提出了自己的改進建議。皇帝對張華的認真和負責深感欽佩,採納了他的建議,對政策進行了完善。
張華還關注民生問題,他經常深入民間,瞭解百姓的疾苦和需求。當他發現一些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偏差,導致百姓利益受損時,他會及時向上反映,推動政策的調整和改進。
隨着時間的推移,張華通過自己的努力,成功地彌補了許多朝政中的闕漏,使得國家的治理更加完善,百姓的生活也更加安定。他的功績得到了衆人的認可和讚揚,成爲了朝中備受尊敬的官員。
張華的事蹟被人們傳頌開來,人們用“補闕掛漏”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能夠及時發現並彌補不足之處的人。他的故事也成爲了後世的典範,激勵着更多的人爲了國家和社會的進步而努力奮鬥。正如古人所云:“不積跬步,無以至千里;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”張華正是通過一點一滴的努力,最終實現了對朝政的重要貢獻,展現了一個有擔當、有作爲的官員的風采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像張華這樣的人還有很多,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動,爲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添磚加瓦,讓我們銘記他們的功績,傳承他們的精神。
補闕掛漏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