補過拾遺
成語拼音
- bǔ guò shí yí
補過拾遺成語解釋
- 拾遺糾正帝王的過失。填補、糾正帝王的過失。也指匡正、改掉自己的過失、缺點。
典故出處
- 《漢書·汲黯傳》出入禁闥,補過拾遺,臣之願也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在工作中,我們應當有敢於補過拾遺的精神,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導致失誤的細節,及時糾正錯誤,完善方案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朝代,有一位忠誠而正直的官員叫李明。
當時的朝廷存在一些弊端和疏漏,許多不合理的現象時有發生。李明看在眼裏,急在心中。他一心想要爲國家和百姓做些事情,努力去彌補那些不足之處,撿拾被遺漏的重要事務。
有一次,朝廷頒佈了一項新的政策,但其中存在一些明顯的漏洞,可能會導致不良後果。李明經過深入研究和思考後,毅然決然地上書朝廷,詳細地指出了這些漏洞,並提出了合理的改進建議。儘管這一舉動可能會得罪一些權貴,但他毫不畏懼。
又有一回,在處理一件關乎民生的大事時,因爲官員的疏忽,差點遺漏了一些關鍵信息。李明憑藉着自己的細心和敏銳,及時發現了這個問題,趕緊採取措施進行補救,避免了可能產生的嚴重後果。
他的行爲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和詆譭,他們在皇帝面前說李明的壞話,試圖讓皇帝對他產生不滿。然而,皇帝是一位英明的君主,他深知李明的忠誠和用心。他不但沒有聽信那些讒言,反而更加器重李明,給予他更多的權力和機會去發揮自己的才能。
在李明的努力下,朝廷的許多不合理之處得到了改善,一些被忽視的重要事務也重新得到了重視。他就像一個勤勞的拾遺者,默默地爲國家和百姓奉獻着自己的力量。
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,李明的事蹟被人們傳頌着。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忠誠和擔當,也讓“補過拾遺”這個成語有了生動而具體的體現。人們從他的故事中汲取力量,明白了只有那些勇於面對問題、積極彌補過失、關注被遺漏之事的人,才能真正爲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。
在後世的歲月裏,每當人們提及李明的名字,都會對他的功績和精神表示敬佩。而“補過拾遺”這個成語也成爲了激勵人們追求進步、勇於擔當的象徵,提醒着人們要時刻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和積極的行動,去發現並解決那些被忽視或遺漏的問題,爲國家和社會的繁榮發展不懈努力。
補過拾遺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