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闢斧鉞
成語拼音
- bù bì fǔ yuè
不闢斧鉞成語解釋
- 斧鉞古代的兵器。不躲避斧鉞之類的兵器。形容將士英勇無畏,或烈士忠義不屈。
典故出處
- 《漢書·趙充國傳》不敢避斧鉞之誅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在面對邪惡勢力時,他挺身而出,毫不畏懼,那堅定的模樣彷彿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,有着不闢斧鉞的勇氣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,有一位剛正不阿的大臣名叫林之煥。
當時的朝政被一些奸臣所把持,他們爲了自己的私利,諂媚君主,欺壓百姓,弄得國家烏煙瘴氣。林之煥看在眼裏,急在心中,他多次向君主進諫,希望君主能夠認清奸臣的真面目,採取措施整頓朝綱。然而,君主卻被奸臣的花言巧語所迷惑,對林之煥的忠言置若罔聞。
隨着時間的推移,國家的局勢日益惡化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林之煥深知不能再坐視不管,他決定再次挺身而出,哪怕面臨巨大的危險也在所不惜。他在朝堂之上,當着君主和羣臣的面,義正言辭地揭露了奸臣們的種種惡行,呼籲君主立刻採取行動,清除這些禍國殃民之輩。
奸臣們對林之煥恨之入骨,他們紛紛在君主面前詆譭林之煥,說他是居心叵測,妄圖擾亂朝綱。君主在奸臣的蠱惑下,竟然聽信了他們的讒言,對林之煥大發雷霆。但林之煥毫不畏懼,他依然堅定地站在那裏,繼續陳述着自己的觀點。
“陛下,臣一心爲國,絕無二心。臣今日所言,皆是爲了國家的長治久安,爲了百姓的安居樂業。臣不懼任何威脅,哪怕是斧鉞加身,也絕不退縮!”林之煥的聲音在朝堂上回蕩。
最終,君主雖然沒有立刻處置林之煥,但也沒有采納他的建議。林之煥雖然感到失望,但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。他依然在暗中尋找機會,希望能夠改變國家的現狀。
在後來的日子裏,林之煥繼續與奸臣們展開了不懈的鬥爭。他不避斧鉞,堅持真理,始終將國家和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。雖然他經歷了無數的艱難險阻,但他的精神卻感染了許多人。一些有良知的大臣也紛紛站出來,支持林之煥的行動。
經過長時間的努力,國家的局勢終於有了轉機。君主逐漸看清了奸臣們的真面目,開始重新審視林之煥的建議。最終,君主幡然醒悟,罷免了奸臣們的官職,採納了林之煥的建議,開始大力整頓朝綱,國家也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繁榮。
林之煥不闢斧鉞的故事在民間流傳開來,人們對他的勇敢和正直深感敬佩。他的事蹟成爲了人們口中的美談,激勵着後人在面對困難和危險時,要勇敢地堅持真理,爲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奮鬥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面對不公和邪惡時,我們要有勇氣站出來,不避斧鉞,堅定地捍衛正義和真理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,爲國家和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。
不闢斧鉞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