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偏不黨
成語拼音
- bù piān bù dǎng
不偏不黨成語解釋
- 不偏向任何一方。
典故出處
- 《呂氏春秋·士容論·士容》士不偏不黨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在處理這件棘手的事情時,他始終保持着公正客觀的態度,做到了不偏不黨,讓人十分欽佩。
成語故事
- 在遙遠的古代,有一個國家名叫衛國。衛國的朝堂之上,官員們勾心鬥角,拉幫結派,政治局勢十分混亂。
在這樣的背景下,有一位名叫李直的大臣卻與衆不同。李直自幼飽讀詩書,深受聖賢之道的影響,他立志要做一個公正無私、不偏不黨的官員。
有一次,衛國國君準備選拔一位重要官員,負責一項關乎國家利益的重大工程。衆多官員紛紛施展手段,拉攏關係,試圖爲自己或自己所屬的派別爭取到這個機會。然而,李直卻不爲所動,他憑藉自己的真才實學和卓越能力,認真地準備着相關方案。
在選拔過程中,一些與李直不和的官員試圖詆譭他,編造各種謠言來抹黑他。但李直始終堅守自己的原則,不被外界的干擾所影響。他相信,只要自己秉持公正,國君一定會看到他的才能和品德。
最終,國君經過慎重考慮,決定任命李直負責這項工程。李直上任後,兢兢業業,一絲不苟地開展工作。他不偏袒任何一方勢力,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參與工程的人。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,只要在工程中有貢獻,他都會給予相應的獎勵;而對於那些試圖通過不正當手段謀取利益的人,他也絕不姑息,嚴格按照律法進行懲處。
在李直的努力下,工程進展順利,並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衛國的國力也因此得到了顯著提升。而李直不偏不黨的美名也傳遍了整個國家,成爲了百姓們心目中的楷模。
歷史上,像李直這樣不偏不黨的官員還有很多。比如春秋時期的祁奚,他“外舉不避仇,內舉不避子”,以公正無私的態度舉薦人才,爲國家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。正是因爲有了這些不偏不黨的人,國家才能保持穩定和繁榮,社會才能不斷進步。
在當今社會,我們也需要更多像李直這樣的人。在工作和生活中,我們應該堅持公正、公平的原則,不偏袒任何一方,不被個人情感或利益所左右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營造一個和諧、穩定的社會環境,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。不偏不黨,不僅是一種品德,更是一種責任和擔當,讓我們共同努力,踐行這一高尚的品質。
不偏不黨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