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煞風景
成語拼音
- dà shā fēng jǐng
大煞風景成語解釋
- 損傷美好的景緻。比喻敗壞興致。
典故出處
- 唐·李商隱《雜纂》把“花間喝道”、“月下把火”等列爲“殺風景”的事情。
成語典故
- 唐朝詩人李商隱很有才華,他的詩揭露和批判當時的黑暗現實及官場腐敗。他在《雜纂》中列出大煞風景的事情,如“清泉濯足,花上曬褌,背山起樓,燒琴煮鶴,對花啜茶,松下喝道。”這些都是當時讓人掃興的事情。
成語造句
- 這裏原本山清水秀,美不勝收,可那一堆隨意丟棄的垃圾卻大煞風景。
成語故事
- 在唐朝時期,有一位名叫李義府的人。他本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,通過科舉進入仕途。
起初,李義府憑藉着自己的才能和努力,逐漸得到了皇帝的賞識,官職也不斷升遷。然而,隨着權力的增大,他的心態逐漸發生了變化。他開始變得貪婪、自私,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。
有一次,李義府聽說皇帝要任命一位官員擔任重要職務,而他自己也覬覦這個職位。於是,他用盡各種陰謀詭計去排擠競爭對手,甚至不惜誣陷他人。最終,他如願以償地獲得了這個職位,但他的行爲卻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和反感。
還有一次,李義府在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舉辦宴會。當時,賓客們都在欣賞美景,享受着歡樂的氛圍。然而,李義府卻在宴會上大發脾氣,對下屬大聲呵斥,完全不顧及場合和他人的感受。他的行爲就像在這美好的風景中潑了一盆冷水,讓所有人都感到十分掃興,真可謂是大煞風景。
隨着時間的推移,李義府的種種惡行逐漸被揭露出來。皇帝也對他的行爲感到失望和憤怒,最終將他革職查辦。李義府從一個備受賞識的官員淪爲了階下囚,他的命運也由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李義府的故事成爲了後人的一個教訓,提醒人們不能因爲一時的權力和利益而迷失自己,做出一些損害他人、破壞美好事物的行爲。我們應該始終保持着善良和正直的品質,珍惜身邊的美好,不要成爲那個大煞風景的人。
在生活中,我們也常常會遇到一些類似李義府這樣的人,他們的行爲可能會讓原本美好的氛圍變得尷尬和不愉快。而我們自己也要時刻提醒自己,不要成爲這樣的人,要以積極、友善的態度去對待他人和周圍的環境,共同營造一個和諧、美好的世界。
大煞風景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