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禹治水

成語拼音

dà yǔ zhì shuǐ

大禹治水成語解釋

禹:三皇五帝時中原的領袖。大禹治理水患爲百姓謀福。

典故出處

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恆言》第26卷:“昔日大禹治水,從岷山導出岷江。”

成語典故

禹爲鯀之子,又名文命,字高密。相傳生於西羌(今甘肅、寧夏、內蒙南部一帶),後隨父遷徙於崇(今河南登封附近),堯時被封爲夏伯,故又稱夏禹或伯。是中國第一個王朝------夏朝的建立者,同時也是奴隸社會的創建者。  堯在位的時候,黃河流域發生了很大的水災,莊稼被淹了,房子被毀了,老百姓只好往高處搬。 堯召開部落聯盟會議,商量治水的問題。他徵求四方部落首領的意見:派誰去治理洪水呢?首領們都推薦鯀(gǔn)。  堯對鯀不大信任。首領們說:“現在沒有比鯀更強的人才啦,你試一下吧!”堯才勉強同意。  鯀花了九年時間治水,沒有把洪水制服。他就偷了天上的土那種土叫息灢能自生自長,天帝知道了,大怒,命令火神將鯀處死,鯀臨死前囑咐兒子“一定要把水治好”。  禹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,他帶領羣衆鑿開了龍門,挖通了九條河,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。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,戴着箬帽,拿着鍬子,帶頭挖土、挑土,禹常年腳長年泡在水裏連腳跟都爛了,只能拄着棍子走。  經過十年的努力,終於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,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種莊稼了。  禹新婚僅僅四天,還來不及照顧妻子,便爲了治水,到處奔波,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,都沒有進去。第一次,妻子生了病,沒進家去看望。第二次,妻子懷孕了,沒進家去看望。第三次,他妻子塗山氏生下了兒子啓,嬰兒正在哇哇地哭,禹在門外經過,聽見哭聲,也忍着真心沒進去探望。  當時,黃河中游有一座大山,叫龍門山(在今四川)。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,把河水擠得十分狹窄。奔騰東下的河水受到龍門山的阻擋,常常溢出河道,鬧起水災來。禹到了那裏,觀察好地形,帶領人們開鑿龍門,把這座大山鑿開了一個大口子。這樣,河水就暢通無阻了。  大禹治理黃河時有三件寶,一是河圖;二是開山斧;三是定海神針。傳說河圖是黃河水神河伯授給大禹的。

成語造句

傳說上古時期洪水氾濫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,大禹治水時三過家門而不入,歷經多年艱辛終於成功治理了洪水。

成語故事

在遠古時期,華夏大地洪水氾濫,給百姓們帶來了無盡的災難和痛苦。 當時,舜帝面對這滔滔洪水憂心忡忡,急需尋找一位能夠擔當治水重任的人。衆人紛紛舉薦鯀,舜帝便任命鯀去治理洪水。鯀採用了修築堤壩的方法來阻擋洪水,然而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,經過多年的努力,洪水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。 舜帝見此情景,十分失望,便將鯀處死了。隨後,他又任命鯀的兒子大禹繼續治水。大禹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,他決心要找到一種更好的方法來治理洪水。 大禹開始踏上了艱辛的治水征程。他沿着黃河、長江等水系,親自考察地形和水勢,足跡遍及華夏大地。在這個過程中,大禹發現僅僅依靠修築堤壩是無法徹底解決洪水問題的,還需要根據不同的地形和水勢,採取疏導的方法,讓洪水能夠順暢地流入大海。 爲了治水,大禹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,他甚至三過家門而不入。有一次,大禹路過自己的家門,聽到屋內傳來孩子的哭聲,那是他剛出生不久的兒子。他多想進去看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,但是一想到治水的任務還沒有完成,他便狠心離去,繼續踏上治水的道路。 在治水的過程中,大禹還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和支持。他帶領着百姓們一起挖溝渠、疏河道,大家齊心協力,共同努力。經過多年的艱苦奮戰,大禹終於成功地治理了洪水,讓華夏大地重新恢復了生機和安寧。 大禹治水的功績被人們傳頌千古,他的精神也激勵着後世的人們。他的堅持、智慧和無私奉獻,成爲了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。他的故事告訴我們,面對困難和挑戰,只要我們堅持不懈,勇於創新,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,取得成功。正如《尚書·大禹謨》中所說:“後克艱厥後,臣克艱厥臣,政乃乂,黎民敏德。”大禹以其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卓越的智慧,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,爲百姓謀得了福祉,成爲了中華民族的偉大英雄。

大禹治水-成語圖片

大禹治水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