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謬不然

成語拼音

dà miù bù rán

大謬不然成語解釋

謬:荒謬,錯誤;然:如此,這樣。大錯特錯,完全不是這樣。

典故出處

漢·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而事乃有大謬不然者夫。”

成語典故

西漢時期,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因漢將李陵攻打匈奴失敗被迫投降一事,爲李陵說了情,遭到了宮刑並被關入大牢,面對這奇恥大辱,他只好給好友任安寫信傾訴他的不幸:“身非木石,獨與法吏爲伍。”自己的忠心反而受摧殘,真是大謬不然。

成語造句

他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完全錯誤,簡直是大謬不然,事實根本不是他所想的那樣。

成語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名叫宋義的人。 當時,秦國的軍隊十分強大,四處征戰。楚懷王任命宋義爲上將軍,項羽爲次將,讓他們率領軍隊去救援被秦軍圍困的趙國。宋義帶領軍隊到達安陽後,就下令全軍在此停留,不再前進。項羽多次請求宋義趕快進軍,與趙軍內外夾擊秦軍,但宋義卻不以爲然,終日飲酒作樂。 宋義還對項羽說:“秦軍強大,我們應該等待時機。現在讓秦軍和趙軍相互爭鬥,我們可以坐收漁翁之利。”項羽對宋義的這種做法和言論十分不滿,他認爲宋義這是怯懦之舉,完全是錯誤的判斷。 然而,宋義卻自認爲他的決策是明智的,還發布命令說:“凡是不服從指揮的人,一律處斬。”項羽看到宋義如此不顧大局,心中的憤怒達到了頂點。他決定不再忍耐,於是在一天清晨,衝進宋義的營帳,將宋義斬殺。隨後,項羽向全軍宣佈自己擔任上將軍,並帶領軍隊迅速渡過黃河,與秦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。 最終,項羽以破釜沉舟的勇氣和決心,打敗了強大的秦軍,取得了輝煌的勝利。而宋義之前所謂的等待時機、坐收漁翁之利的想法,被證明是大謬不然。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,宋義這種錯誤的判斷和決策,成爲了後人的反面教材。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,在面對重大抉擇和挑戰時,不能僅僅憑藉主觀臆斷或者盲目自信來做出決策。我們需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果敢的行動力,否則就很容易像宋義一樣,犯下大謬不然的錯誤,導致嚴重的後果。同時,我們也要從歷史中吸取教訓,不斷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,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。

大謬不然-成語圖片

大謬不然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