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筆如椽
成語拼音
- dà bǐ rú chuán
大筆如椽成語解釋
- 椽:放在檁子上架着屋頂的木條。象椽子那樣大的筆。形容著名的文章。也指有名的作家。
典故出處
- 《晉書·王珣傳》:“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,既覺,語人曰:‘此當有大手筆事。’”
成語典故
- 東晉的文士王玖從小才思敏捷,膽量很大,散文和詩賦都寫得很好,二十歲時便被大司馬桓溫聘爲主簿。有一次,桓溫爲了試王殉的膽量,在大司馬府聚會議事的時候,故意騎一匹馬,從後堂直衝大廳。幕僚們都嚇得驚慌失指,四處躲避,唯有王殉鎮定自若,端坐不動。桓溫感嘆他說:“面對奔馬而能穩坐的,將來一定是個黑頭公的人!”桓溫爲了試王殉的才學,趁幕僚們在議事的時候,派人偷偷取走了王殉準備發言的文稿。王殉發言時,他口若懸河,滔滔不絕。桓溫拿出他的文稿對照,發現他說的內容與文稿上的相同,但文字沒有一句相同,不由對他十分欽佩。 一天晚上,王殉做了一個夢,夢中有人將一支像椽(chuan)子那樣的大筆送給他。醒來後,他對家裏人說:“我夢見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樣的大筆,看來有大手筆的事情要我做了。”王殉的預言馬上成爲事實。就在這天上午,晉孝武帝突然死去,由於王殉文筆出衆,朝廷要發出的哀策、訃告和孝武帝的溢議等,全交給他起草。這種殊榮是歷史上少見的。
成語造句
- 他拿起筆來揮灑自如,真可謂大筆如椽,不一會兒就創作出了一幅令人讚歎的作品。
成語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名叫王珣的人。他出身名門望族,自幼聰慧過人,極富才華。
王珣成長於一個文化氛圍濃厚的家庭,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薰陶。他勤奮好學,博覽羣書,對文學和書法有着濃厚的興趣和極高的天賦。
隨着時間的推移,王珣的才華逐漸展露出來。他的文章寫得精妙絕倫,書法更是獨具一格。當時的人們對他的文學和書法才能讚歎不已。
有一次,王珣被邀請爲一座新建的宮殿題字。他欣然應允,來到宮殿前,提起筆來,飽蘸濃墨,揮毫潑墨。只見他運筆如飛,筆勢雄渾有力,每一個字都彷彿有着生命力一般。衆人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,紛紛驚歎於他的書法技藝。
當王珣題完字後,人們對他的作品讚不絕口。有人說:“王珣之筆,猶如巨大的椽子一般,氣勢磅礴,真乃神來之筆!”從此,“大筆如椽”這個成語便流傳開來,用來形容某人的文筆雄健有力或文章氣勢宏大。
王珣的書法作品不僅在當時備受推崇,而且流傳後世,成爲了書法史上的經典之作。他的才華和成就也激勵着無數後來人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目標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王珣的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,閃耀着光芒,他的故事也一直被人們傳頌着,讓人們銘記着他那如椽大筆所展現出的非凡魅力。而“大筆如椽”這個成語,也成爲了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,見證着中華民族對文學和藝術的不懈追求與熱愛。
大筆如椽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