稱德度功

成語拼音

chēng dé duó gōng

稱德度功成語解釋

稱衡量;度估量。對被任用的人既要考慮到他的品德,也要考慮到他的功勞。

典故出處

《管子·君臣下》稱德度功,勸其所能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評判一個人的貢獻時,我們應當全面考量,而不能僅憑主觀臆斷,要做到稱德度功,才能給出公正的評價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一個國家裏,有一位睿智的君主。這位君主深知治理國家不能僅憑個人喜好,而要全面考量臣民的品德與功績。 當時,宮廷中有兩位大臣,一位名叫張謙,另一位叫李義。張謙爲人圓滑,善於迎合君主,表面上看起來對君主忠心耿耿,但實際上他常常爲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擇手段。李義則不同,他性格耿直,一心爲了國家和百姓的福祉而努力,做事兢兢業業,但有時說話過於直接,不太討君主喜歡。 有一次,國家面臨一場重大危機,需要有人去解決一個棘手的難題。張謙主動請纓,憑藉着他的巧舌如簧,在君主面前誇下海口,說一定能圓滿完成任務。君主被他的言語所打動,便派他前去處理。然而,張謙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,遇到困難便退縮不前,還爲了掩蓋自己的無能而編造謊言欺騙君主。 與此同時,李義默默地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工作,他積極地爲解決危機出謀劃策,並且親自參與到各項艱難的工作中。雖然他的努力並沒有立刻引起君主的注意,但百姓們都看在眼裏,對他十分敬佩。 當危機最終被化解後,君主開始論功行賞。張謙又憑藉着他的口才,在君主面前大肆吹噓自己的“功績”。君主一時之間有些猶豫,不知該如何評判。 這時,一位智慧的老臣站出來,他對君主說:“陛下,我們應該稱德度功,不能僅憑片面之詞來判斷。張謙雖有言語之功,但他的品德有虧,其行爲並非真正爲了國家和百姓。而李義,他品德高尚,所做之事皆是爲了國家的長遠利益,這樣的人才是真正值得我們獎賞和重用的。”君主聽後,恍然大悟,他開始深入調查兩人的所作所爲,最終看清了張謙的真面目,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懲處,而大大獎賞了李義。 從此,君主在治理國家時,更加註重以稱德度功的標準來衡量臣民,選拔出了許多真正有才有德的人來輔佐自己,國家也因此變得日益繁榮昌盛。這個故事也被人們傳頌開來,提醒着後人在評價他人時,要全面、客觀地考量品德與功績,不可被表面現象所迷惑。正如《尚書》中所記載的:“鹹熙庶績,順皇之德。”只有做到稱德度功,才能確保公平公正,讓真正的賢能之人得以施展才華,爲國家和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。

稱德度功-成語圖片

稱德度功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