斗筲之人
成語拼音
- dǒu shāo zhī rén
斗筲之人成語解釋
- 鬥:容器,一斗=十升;筲:竹器,容一斗兩升。形容人的氣量狹小,見識短淺。
典故出處
- 先秦·孔子《論語·子路》:“斗筲之人,何足算也。”
成語典故
- 春秋時期,孔子帶領弟子周遊列國,在陳國閒居無事,與弟子討論修身之事。他說做“士”要做到“仁者不憂、知者不惑、勇者不懼”三好,分“不辱君命,爲國效力;孝悌兼備,鄉鄰模範;言信行果,千金一諾。”三類,“斗筲之人,何足算也。”。
成語造句
- 他心胸狹隘,目光短淺,完全就是個斗筲之人,很難成就大事。
成語故事
- 春秋時期,孔子帶着他的學生周遊列國。有一次,他們來到了一個諸侯國,這個國家的國君雖然表面上對孔子很尊敬,但實際上卻並不重視他的學說和思想。
在一次宴會上,國君讓孔子的學生們談談對一些問題的看法。其中有一個學生站起來,發表了一通很有見地的言論,贏得了在場衆人的讚賞。然而,這個國家的一位大臣卻不屑地說:“哼,不過是一些誇誇其談罷了,有什麼了不起的。”孔子聽了,心中很不高興,但他並沒有表露出來。
宴會結束後,孔子對學生們說:“你們看,那個大臣就是一個斗筲之人。”學生們不解地問:“老師,什麼是斗筲之人啊?”孔子解釋道:“鬥和筲都是古代的量具,鬥很大,可以裝很多東西;而筲很小,只能裝一點點東西。斗筲之人就是形容那些心胸狹窄、見識淺薄的人。他們就像小小的筲一樣,只能容納很少的東西,卻自以爲是,不懂得尊重別人的智慧和才能。”
學生們恍然大悟,明白了孔子的意思。在後來的日子裏,他們更加努力地學習和思考,希望自己能夠成爲有見識、有胸懷的人,而不是像那個大臣一樣的斗筲之人。
在歷史的長河中,這樣的斗筲之人屢見不鮮。他們往往只看到眼前的一點利益,而忽略了更廣闊的世界和更長遠的未來。他們缺乏包容和理解,對不同的觀點和意見嗤之以鼻,甚至加以攻擊和詆譭。就如同歷史上那些因爲嫉妒賢能而陷害忠良的小人,他們的行爲不僅損害了他人的利益,也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。
然而,真正的智者和君子會以開放的心態去接納和欣賞他人的才能和智慧。他們明白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,只有相互學習、相互尊重,才能共同進步。就像孔子的學生們,他們在老師的教導下,不斷地提升自己的修養和見識,最終成爲了對社會有貢獻的人。
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中,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才能。我們應該摒棄斗筲之人的狹隘心態,以寬廣的胸懷去接納和欣賞他人,共同創造一個更加和諧、美好的世界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不斷地進步和發展,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。
斗筲之人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