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邊苦李
成語拼音
- dào biān kǔ lǐ
道邊苦李成語解釋
- 比喻庸才,無用之才。
典故出處
-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雅量》:“王戎七歲,嘗與諸小兒遊,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,諸兒競走取之,唯戎不動。人問之,答曰:‘樹在道邊而多子,此必苦李。’取之信然。”
成語典故
- 王戎七歲時,曾經與很多小孩一起到外邊玩耍,看到路旁有許多李子樹上長滿了李子,枝頭壓得很低。其他小朋友趕忙跑過去摘李子。只有王戎不動。別人問他爲什麼不去摘,他說李子樹在路邊能有這麼多李子證明其很酸苦,否則早被摘光了。
成語造句
- 在那片果樹林中,大部分果實都甘甜可口,唯有那幾棵樹的果實無人問津,宛如道邊苦李。
成語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聰明伶俐的小男孩名叫王戎。
有一天,王戎和一羣小夥伴們在外面玩耍。他們跑着跑着,來到了一條大道旁邊,看到一棵高大的李樹,上面長滿了熟透的李子,把樹枝都壓彎了。小夥伴們看到這麼多李子,一個個興奮不已,都爭先恐後地跑過去準備摘李子喫。
可是王戎卻站在原地一動不動,沒有去和他們一起搶摘李子。小夥伴們覺得很奇怪,就問他:“王戎,你爲什麼不摘李子呀?這麼多李子,肯定很甜很好喫呢。”
王戎微微一笑,回答道:“你們想想看呀,這棵李樹長在大道旁邊,如果李子是好喫的,那肯定早就被路過的行人摘光了,怎麼還會有這麼多留着呢?所以呀,我猜這些李子肯定是苦的,不好喫。”
小夥伴們聽了王戎的話,將信將疑,但還是有人忍不住摘下了幾個李子嚐了嚐,結果果然如王戎所說,那些李子又苦又澀,根本無法下嚥。大家這纔對王戎佩服得五體投地。
其實,在歷史上也有類似的智慧故事。就如同《三國志》中記載的謀士賈詡,他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精準的判斷而聞名。他總能在複雜的局勢中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關鍵之處,做出正確的決策。
王戎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判斷,避免了一場可能的失望和苦澀,這就像古人說的“謀定而後動”。他沒有盲目跟從他人,而是憑藉自己的智慧和經驗得出了正確的結論。道邊苦李這個成語,也就由此流傳開來,用來形容那些看似美好,實則無價值或不可取的事物。同時也提醒人們在面對各種誘惑和表象時,要保持冷靜和理性,善於思考和分析,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,就如同王戎一般,憑藉自己的智慧去判斷事物的本質,這樣才能避免陷入不必要的困境和錯誤之中。在生活中,我們也常常會遇到類似道邊苦李的情況,只有像王戎那樣,學會觀察、思考和判斷,才能做出明智的選擇。
道邊苦李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