辭巧理拙

成語拼音

cí qiǎo lǐ zhuō

辭巧理拙成語解釋

文辭雖然浮華,但不能闡明道理。

典故出處

南朝·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諸子》公孫之白馬孤犢,辭巧理拙,魏牟比之鴞鳥,非妄貶也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明明是在闡述一個簡單的道理,他卻長篇大論,結果辭巧理拙,讓人越發糊塗。

成語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名叫張華的書生。 張華自幼勤奮好學,一心渴望憑藉自己的才華在仕途上有所成就。他飽讀詩書,能言善辯,常常在衆人面前高談闊論,展現出自己的學識。 一次,張華所在的郡縣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辯論會,衆多才俊都前來參加。張華自然也不甘示弱,積極參與其中。在辯論中,他憑藉着自己的巧言令色,將許多觀點闡述得頭頭是道,贏得了不少人的喝彩。然而,隨着辯論的深入,張華漸漸暴露出了一個問題,那就是他雖然言辭華麗巧妙,但所闡述的道理卻往往顯得有些牽強和拙陋。 在與一位真正有深厚學養和深刻見解的對手辯論時,張華一開始依舊憑藉着自己的口才佔據了上風。但對方並沒有被他的花言巧語所迷惑,而是引經據典,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出發,深刻地剖析問題,提出了更爲合理和深刻的觀點。張華在對方的有力反駁下,漸漸變得詞窮理屈,他那些看似巧妙的言辭此刻卻顯得如此空洞和無力。 最終,這場辯論張華以失敗告終。他開始反思自己,意識到自己過於注重言辭的華麗,而忽略了道理的實質性和正確性。他明白了“辭巧理拙”的危害,決心從此改變自己,不再只是追求表面的華麗言辭,而是要真正深入地研究學問,讓自己的道理能夠經得住考驗。 此後,張華沉下心來,刻苦鑽研經典著作,廣泛涉獵各種知識領域。他不再急於在衆人面前表現自己,而是默默地積累和沉澱。經過長時間的努力,張華終於成爲了一個既有真才實學,又能以恰當言辭表達自己觀點的人。他的名聲也漸漸傳開,受到了更多人的尊重和敬仰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追求知識和表達自己的時候,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的言辭技巧上,而更應該注重道理的正確性和深刻性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真正有所成就,贏得他人的認可和尊重。正如古人所說:“巧言令色,鮮矣仁。”我們要避免成爲那個“辭巧理拙”的人,而要努力成爲一個既有內涵又能恰當表達的智者。

辭巧理拙-成語圖片

辭巧理拙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