待理不理

成語拼音

dài lǐ bù lǐ

待理不理成語解釋

要理不理。形容對人態度冷淡。

典故出處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他對待前來諮詢的人總是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,別人問話,他待理不理。

成語故事

在清朝時期,有一個小鎮名爲清風鎮。鎮中有一位富紳名叫趙員外,他擁有龐大的家業和衆多的僕役。 趙員外府上有一個年輕的僕人叫小李。小李爲人機靈,但有時卻有些傲慢無禮。有一天,一位穿着樸素的老人來到趙府門口,說是有要事求見趙員外。小李看到老人其貌不揚,穿着普通,便待理不理地站在一旁,態度十分冷淡。老人多次請求小李幫忙通報,小李卻總是敷衍了事,甚至還嘲笑老人不自量力,妄想能見趙員外。 然而,這位老人並非普通人,他其實是趙員外失散多年的一位故交,此次前來是爲了歸還趙員外當年借給他的一筆鉅款。由於小李的待理不理,老人在門口等了很久都沒能見到趙員外。 後來,趙員外偶然得知了老人前來拜訪的事情,大發雷霆。他質問小李爲何不及時通報,小李這才意識到自己犯了大錯。趙員外怒斥小李:“你如此對待他人,豈不是有失我趙府的體面!” 經過這件事,趙員外明白了小李這種待理不理的態度是不可取的。他不僅懲罰了小李,還以此爲教訓,告誡府中的衆人要以禮待人,不可因爲他人的外表或身份而輕視怠慢。 從那以後,趙府的僕人們都學會了尊重每一個人,無論其身份地位如何。而小李也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,努力改正自己的態度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生活中,我們不能像小李對待那位老人一樣待理不理。孔子曾說過:“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。”對待他人應該保持尊重和禮貌,不能僅憑第一印象或表面現象就輕視或忽視他人。每個人都可能有着不爲人知的價值和重要性,我們要以平等、友善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個人,這樣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友誼,也才能避免因爲自己的傲慢和偏見而錯失重要的機會和緣分。正如古人所云:“愛人者,人恆愛之;敬人者,人恆敬之。”只有做到真誠地對待他人,我們的人生之路纔會更加順暢和美好。

待理不理-成語圖片

待理不理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