倒持太阿

成語拼音

dǎo chí tài ā

倒持太阿成語解釋

太阿寶劍名。倒拿着劍,把劍柄給別人。比喻把大權交給別人,自己反受其害。

典故出處

《舊唐書·陳夷行傳》自三數年來,奸臣竊權,陛下不可倒持太阿,授人鱒柄。”

成語典故

況今駐華各使,惟利是視,以值修約之際,蹈瑕伺間,詭謀百出,不豫爲之防,是倒持太阿以授之也。★清·薛福成《籌洋芻議》

成語造句

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中,一些國家盲目妥協退讓,無異於倒持太阿,將自身的安全和利益置於危險境地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歷史長河中,曾有一段風雲變幻的時期。 那時,有一個國家的君主,他生性懦弱且缺乏主見。在治理國家方面,他常常過分依賴一些心懷叵測的大臣。其中有一位大臣,名爲何進,他憑藉着巧言令色和一些不正當的手段,逐漸獲得了君主的信任,掌握了很大一部分權力。 隨着時間的推移,何進的野心不斷膨脹。他開始利用手中的權力排除異己,安插自己的親信在各個重要職位上。許多忠誠正直的大臣紛紛上書君主,提醒他要警惕何進的所作所爲,然而君主卻對此置若罔聞。 何進見君主如此縱容自己,膽子愈發大了起來。他開始密謀策劃一些危險的行動,企圖徹底掌控整個國家。而那些原本應該起到監督和制衡作用的機構,也因爲各種原因而未能發揮作用。 與此同時,國家面臨着諸多的內憂外患。外敵頻繁入侵,國內民生凋敝,社會動盪不安。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,怨聲載道。 就在這危急關頭,一些有識之士看出了何進的陰謀,他們試圖勸說君主採取果斷措施,收回何進手中的權力,以穩定國家局勢。然而,君主卻依然猶豫不決,遲遲未能做出決斷。 終於,何進的陰謀徹底暴露。他竟然企圖發動政變,推翻君主,自己取而代之。此時的君主才如夢初醒,但爲時已晚。由於他之前的縱容和不作爲,已經讓何進的勢力變得無比強大,自己幾乎已經失去了對局勢的掌控。 最終,國家陷入了混亂和動盪之中,百姓遭受了巨大的災難。而這一切的根源,正是君主當初的錯誤決策,就如同倒持太阿,將權力這把利劍的劍柄交給了別人,結果給自己帶來了毀滅性的後果。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,這個故事也成爲了後世的一個深刻教訓。它提醒着人們,在面對權力和責任時,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決心,不可輕易地將關鍵的東西交到不可靠之人手中,否則就可能會引發無法挽回的災難。正如《漢書·梅福傳》中所記載的那樣:“倒持泰阿,授楚其柄。”我們應當從歷史中汲取智慧,避免重蹈覆轍,以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。

倒持太阿-成語圖片

倒持太阿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