掂斤抹兩
成語拼音
- diān jīn mò liǎng
掂斤抹兩成語解釋
- 猶言掂斤播兩。
典故出處
- 明·朱有燉《小桃紅》第一折他更有截長補短的釘人釘,掂斤抹兩的稱人秤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在生意場上,有些人總是過於計較得失,做事情掂斤抹兩,最終難以取得大的成就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,有一個名叫李三的商人。李三頭腦靈活,善於算計,但卻常常在生意中過於計較一些蠅頭小利,被人們暗地裏稱爲“小氣鬼”。
有一次,李三到鄰鎮去採購貨物。他在一個攤位前挑選了許久,對每一件商品都要仔細地查看和掂量,還不斷地和攤主討價還價。攤主覺得他太過麻煩,有些不耐煩地說:“你這人怎麼這樣,買個東西這麼斤斤計較的。”李三卻不以爲意,還振振有詞地說:“我這是在精打細算,可不能讓自己喫虧。”
在採購完貨物後,李三準備僱一輛馬車把貨物運回去。他找了好幾個車伕,對運費也是反覆掂量、討價還價,總想找到最便宜的那個。車伕們都對他的這種行爲感到很無奈,但爲了生計也只能和他周旋。
當貨物運到小鎮後,李三開始在自己的店鋪裏售賣。有一位老顧客來買東西,對一件商品的價格提出了一些疑問。李三立刻變得很緊張,擔心自己的利潤受到影響,於是便開始和老顧客爭論起來。他把進價、運費等各項成本都一一列舉出來,試圖證明自己的定價是合理的。老顧客看到他這般模樣,搖搖頭說:“李三啊,你總是這樣掂斤抹兩的,做生意不能只看眼前的這點利益啊。”
然而,李三並沒有把這些話聽進去。他依然我行我素,繼續在生意中處處算計。隨着時間的推移,他的名聲越來越差,很多顧客都不願意再來他的店鋪買東西了。其他的商人也漸漸疏遠他,不願意和他合作。
有一天,李三看着冷清的店鋪,心中不禁有些懊悔。他想起了以前生意紅火的時候,大家都很樂意和他打交道,而現在卻變成了這樣。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,意識到自己過於看重那些小利,而忽略了生意中更重要的誠信和長遠利益。
從那以後,李三決定改變自己。他不再過分地掂斤抹兩,而是更加註重商品的質量和服務。他開始以合理的價格出售商品,對顧客也更加熱情和真誠。慢慢地,他的店鋪又重新熱鬧起來,生意也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繁榮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生活和工作中,我們不能總是過於計較眼前的蠅頭小利,而要着眼於長遠利益。如果我們只關注那些微不足道的得失,就可能會失去更重要的東西,如誠信、友誼和機會。只有懂得取捨,保持一顆寬容和豁達的心,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、更穩。正如古人所說:“大行不顧細謹,大禮不辭小讓。”我們應該有更廣闊的視野和格局,不要被那些小小的利益所束縛。
掂斤抹兩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