鼎折餸覆
成語拼音
- dǐng shé sù fù
鼎折餸覆成語解釋
- 比喻力薄任重,必致災禍。
典故出處
- 參見鼎折覆餸”。
成語典故
- 如吾子言,幾欲舉全國命脈託諸此輩,一旦鼎折餸覆,後事雲胡可問。★梁啓超《中國立國大方針》
成語造句
- 在那動盪的歲月裏,許多家族的命運就如同航行在狂風巨浪中的船隻,時而鼎折餸覆,令人唏噓不已。
成語故事
- 以下是一個關於“鼎折餸覆”的成語故事:
在遙遠的古代,有一個國家正處於風雲變幻之際。這個國家的朝堂之上,權臣爭鬥,局勢複雜。
當時,有一位忠誠而有才能的大臣名叫李義。他一心爲國,試圖挽狂瀾於既倒,扶大廈之將傾。然而,宮廷中的權力鬥爭卻讓他舉步維艱。
李義多次向國君進諫,希望能夠推行一些有利於國家和百姓的政策,但卻遭到了其他權臣的嫉妒和排擠。他們暗中勾結,在國君面前不斷詆譭李義,使得國君對李義也漸漸產生了懷疑。
在一次重要的決策中,李義提出了一個極具遠見的方案,本可以讓國家走向繁榮昌盛。但那些心懷叵測的權臣們卻極力反對,他們歪曲事實,誤導國君,最終導致這個方案被否決。
李義深知自己的處境越來越危險,但他依然堅守着自己的信念和職責。然而,那些權臣們並不打算放過他,他們設計了一個陰謀,誣陷李義謀反。國君在他們的蠱惑下,竟然相信了這一荒謬的指控,下令將李義逮捕入獄。
在獄中,李義悲憤交加,他感慨自己的一片忠心卻換來如此下場。他回想起自己曾經爲國家所做的一切努力,如同那承載着重任的大鼎,卻在奸臣的破壞下最終折斷傾倒,而國家的未來也如同那豐盛的菜餚一般被傾覆,陷入了危機之中。
不久後,李義被含冤處死,國家也因爲失去了這樣一位忠臣而陷入了混亂和動盪。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,無不懷念李義。
後來,人們便用“鼎折餸覆”這個成語來形容局勢的重大變化或徹底失敗,就如同李義的遭遇以及國家的命運轉折一般。這個故事也時刻提醒着後人,要珍惜忠臣義士,避免因小人的讒言和陰謀而導致國家和社會的動盪與衰敗。同時也警示着人們,在面對複雜的局勢時,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念,不要讓正義和美好輕易被傾覆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“鼎折餸覆”並不是一個常見的成語,可能存在一些偏差或不準確之處。你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和修改。
鼎折餸覆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