頓綱振紀
成語拼音
- dùn gāng zhèn jì
頓綱振紀成語解釋
- 整頓朝綱,重振法紀。
典故出處
- 《資治通鑑·周顯王四十八年》夫賢者,其德足以敦化正俗,其才足以頓綱振紀。”胡三省注頓,謂整頓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如今社會上存在一些不良現象,必須有人挺身而出,採取有效措施頓綱振紀,才能營造一個更加公平、正義、和諧的環境。
成語故事
- 在遙遠的古代,有一個國家正面臨着嚴重的混亂和動盪。官員貪污腐敗,百姓生活困苦,社會秩序幾乎崩潰。
這個時候,一位年輕而有抱負的大臣站了出來,他名叫李明。李明自幼飽讀詩書,深知國家此時需要一場徹底的變革來恢復秩序和穩定。他經過深思熟慮,決定向國王進諫,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。
國王在聽了李明的建議後,陷入了沉思。他明白國家已經到了危急存亡之秋,必須有所行動。於是,他任命李明爲欽差大臣,賦予他極大的權力,讓他去整頓朝綱,重振紀律。
李明深知自己肩負的重任,他毫不畏懼地開始了他的改革之路。他首先嚴厲打擊貪污腐敗,將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員一一查處,依法嚴懲。這一舉動引起了極大的震動,許多人對他的行爲表示讚賞,但也有一些既得利益者對他恨之入骨。
接着,李明開始整頓軍隊。他加強了軍隊的訓練,提高了士兵的待遇,同時清除了軍隊中的一些害羣之馬。軍隊的戰鬥力得到了顯著提升,國家的安全也有了保障。
在李明的努力下,國家的秩序逐漸恢復,百姓的生活也開始改善。他的改革舉措如同春風化雨,滋潤着這片乾涸的土地。
然而,改革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。那些被李明打擊的既得利益者們不甘心失敗,他們勾結在一起,密謀策劃,企圖推翻李明。但李明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氣,一次次地化險爲夷。
經過長時間的努力,國家終於恢復了往日的繁榮和穩定。李明成功地頓綱振紀,爲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。他的名字被人們銘記在心,成爲了歷史上的一段佳話。
正如《後漢書·袁紹傳》中所說:“誠欲上安宗廟,下惠百姓,近慰仁人,遠服四夷,歷觀古今,未有不頓綱振紀而天下不亂者也。”李明以自己的實際行動,詮釋了頓綱振紀的重要意義。他的故事也告訴我們,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,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,就一定能夠克服重重困難,實現自己的目標。
頓綱振紀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