割席分坐
成語拼音
- gē xí fēn zuò
割席分坐成語解釋
- 席:坐席。把席割斷,分開坐。比喻朋友絕交。
典故出處
-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德行》:“又嘗同席讀書,有乘軒冕過門者,寧讀書如故,歆廢書出看。寧割席分坐,曰:‘子非吾友也。’”
成語典故
- 漢朝末年,讀書人管寧與華歆從小在一起讀書,是非常要好的朋友。但兩人性格不一樣,管寧讀書刻苦,不貪慕富貴,華歆行事浮躁,羨慕榮華富貴,漸漸地管寧厭惡他,就把兩人共坐的席子割成兩半,分席而坐,從此兩人斷絕交情。
成語造句
- 他們因爲價值觀的巨大分歧,最終像管寧和華歆一樣割席分坐,不再往來。
成語故事
- 在東漢末年,有兩個年輕人,一個叫管寧,一個叫華歆。他們同在一處求學,起初兩人關係十分要好,情同手足。
一天,他們同在園中鋤草。突然,管寧發現地裏有一塊金子,他就像看到一塊普通石頭一樣,毫不在意地繼續鋤草。而華歆看到金子後,卻面露驚喜之色,忍不住撿起來看了又看,然後才戀戀不捨地放下。管寧看在眼裏,心中微微有些失望。
又有一次,兩人正在屋裏讀書,外面傳來一陣喧鬧聲。原來是有達官貴人路過,華歆忍不住跑出去看熱鬧,完全忘記了正在讀書這件事。等他回來後,管寧看着他,輕輕搖了搖頭。
經過這兩件事,管寧覺得自己和華歆的志趣和價值觀相差甚遠。他認爲華歆過於注重物質和名利,不能專心於學問和品德的修養。於是,管寧毅然決然地拿出一把刀,將他們同坐的席子從中間割開,並對華歆說:“我們從此不再是朋友,你追求的和我追求的不一樣。”華歆這才意識到自己的行爲讓管寧失望了,他後悔不已,但也無法挽回管寧的心。
後來,管寧專心於學業,刻苦鑽研,成爲了一位學識淵博、品德高尚的人。他一生不仕,致力於教書育人,爲社會培養了許多優秀的人才。而華歆雖然也在仕途上有所成就,但他的名聲始終不如管寧。
“割席分坐”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,它告訴我們,朋友之間應該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,要有相近的價值觀和道德觀。如果道不同不相爲謀,勉強在一起也不會長久。正如《論語》中所說:“無友不如己者。”我們應該選擇那些能夠與我們相互激勵、共同進步的人做朋友,而不是被那些與我們志趣不投的人所影響。在人生的道路上,我們要像管寧一樣,堅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則,不被外界的誘惑所左右,努力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和成就。
割席分坐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