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魚之漏
成語拼音
- duō yú zhī lòu
多魚之漏成語解釋
- 指泄漏軍事機密。
典故出處
- 《左傳·僖公二年》齊寺人貂始漏師於多魚。”杜預注多魚,地名……《傳》言貂於此始擅貴寵,漏洩桓公軍事,爲齊亂張本。”
成語典故
- 約以晦日同時進襲,而漢奸有多魚之漏,洋人踞城者皆預爲準備。★清·夏燮《中西紀事·海疆殉難》
成語造句
- 在管理如此龐大的項目時,難免會出現多魚之漏,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完善監督機制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,有一位國王十分重視國家的治理和穩定。
這位國王手下有一批官員,負責處理各種事務。其中有一位官員名叫張華,他表面上兢兢業業,但實際上卻心懷叵測。在處理政務的過程中,張華經常利用一些規章制度的漏洞來謀取私利。
有一次,國家要進行一項重大的工程建設,需要採購大量的物資。張華看到了這個機會,他與一些不法商人勾結,在採購過程中故意擡高價格,中飽私囊。儘管有一些正直的官員察覺到了異常,但由於張華做事十分隱蔽,他們一時也難以找到確鑿的證據。
隨着時間的推移,張華的行爲越來越放肆,他的所作所爲猶如一條隱藏在暗處的蛀蟲,慢慢地侵蝕着國家的根基。然而,國王卻被張華的表象所迷惑,一直沒有察覺到他的問題。
終於,有一天,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輕官員發現了張華的多魚之漏。他經過深入調查和細心分析,找到了張華違法亂紀的關鍵證據。李明毫不猶豫地將這些證據呈報給了國王。
國王得知真相後,勃然大怒,他立刻下令徹查張華的所有行爲。經過一番審訊和調查,張華的種種劣跡被一一揭露。最終,張華受到了應有的懲罰,被革職查辦,財產也被沒收。
這件事情讓國王深刻地認識到,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,不能忽視任何一個可能存在的漏洞。他開始加強對官員的監督和管理,完善各項規章制度,以防止類似的多魚之漏再次出現。
而李明也因爲他的正直和勇敢受到了國王的讚賞和重用,成爲了國家的棟樑之材。從此,這個國度在國王和李明等正直官員的努力下,逐漸走向繁榮昌盛。這個故事也提醒着人們,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那些看似微小的漏洞,因爲它們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後果,只有保持警惕,及時發現並堵塞這些多魚之漏,才能確保事物的順利發展和穩定。
多魚之漏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