扼腕長嘆

成語拼音

è wàn cháng tàn

扼腕長嘆成語解釋

用手握腕,長聲嘆息。形容情緒激動的神態。

典故出處

《晉書·劉琨傳》臣所以泣血宵吟,扼腕長嘆者也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他聽聞那令人惋惜的結局,不禁扼腕長嘆,爲其感到深深的遺憾。

成語故事

在戰國時期,有一位名叫藺相如的謀士。他原本只是趙國宦者令繆賢的門客。 當時,趙王得到了一塊絕世美玉——和氏璧。秦王聽聞後,便派人送信給趙王,表示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和氏璧。趙王深知秦國強大且經常欺詐他國,對是否答應交換感到十分爲難。這時,繆賢便推薦了藺相如。 藺相如奉命帶着和氏璧前往秦國。秦王見到和氏璧後,愛不釋手,卻絕口不提割讓城池之事。藺相如看出秦王無意兌現承諾,便心生一計。他謊稱和氏璧上有瑕疵,成功從秦王手中取回和氏璧。然後,他站在大殿之中,以必死的決心對秦王說道:“大王,您如果真心想要和氏璧,就應該先齋戒五日,舉行隆重的交接儀式。否則,我寧願和這塊璧一起撞碎在這柱子上!”秦王無奈,只得答應。 然而,藺相如早已猜到秦王不會真心交換,他趁着秦王齋戒期間,派手下人偷偷將和氏璧送回了趙國。五日之後,秦王得知和氏璧已被送回趙國,十分惱怒,但又忌憚藺相如的勇敢和機智,最終也無可奈何,只得放藺相如回國。 藺相如回到趙國後,趙王對他大加讚賞,封他爲上大夫。此後,秦國又多次出兵攻打趙國,趙國均奮起抵抗。 在一次戰役中,趙國大將廉頗率領軍隊奮勇殺敵,但由於秦國實力強大,趙國最終戰敗。廉頗對此深感自責和無奈,他望着戰場上的殘垣斷壁和死傷的士兵,不禁扼腕長嘆。他嘆息自己未能保衛好國家,嘆息戰爭的殘酷和無情。 此後,廉頗更加努力地訓練士兵,發誓要爲趙國報仇雪恨。而藺相如也繼續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氣,在外交上爲趙國爭取利益。儘管廉頗和藺相如起初有些小摩擦,但最終兩人爲了國家利益摒棄前嫌,成爲了刎頸之交。 時光流轉,儘管趙國有着像廉頗和藺相如這樣的傑出人物,但在秦國的不斷攻伐下,趙國最終還是走向了衰落。而藺相如和廉頗的故事,以及廉頗那一聲充滿無奈和悲憤的扼腕長嘆,卻成爲了歷史長河中令人感慨萬千的篇章。他們的事蹟和精神,也激勵着後人爲了國家的繁榮和安定而不懈努力。

扼腕長嘆-成語圖片

扼腕長嘆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