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甚了了

成語拼音

bù shèn liǎo liǎo

不甚了了成語解釋

甚:很;了了:明白。不很明白,不很懂。

典故出處

宋·洪邁《夷堅丁志·黃州野人》:“初不甚了了,養之數日,始能言,乃實人也。”

成語典故

東漢末年,河南太守李膺名聲很大,輕易不接見客人。有個10歲的孩子,名叫孔融,他偏要去見見李膺。  太守府門庭森嚴,孔融對守門人說:“我是李大人的親戚。”守門人陪送他去見李膺,可李膺不認識他,問:“你是我的什麼親戚?”孔融回答:“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很有交情。我和你不是世交嗎?”李膺的賓客們見他才思敏捷,很善於講話,都感到驚奇。只有大夫陳韙不以爲然,說:“小時了了,大未必佳。”孔融立刻說:“想君小時,必當了了。”窘得陳韙半天說不出話來。  孔融長大後中,做過北海相等官,是歷史名人。

成語造句

對於這個複雜的概念,他一直都不甚了了,導致在實際操作中經常出現錯誤。

成語故事

在東漢末年,有一個年輕人名叫孔融。孔融自幼聰慧過人,勤奮好學,在當地頗有名氣。 當時有一位大夫叫禰衡,他性格高傲,自視甚高。孔融十分欣賞禰衡的才華,便多次向人推薦禰衡。有一次,孔融對另一位官員說禰衡才華出衆,然而那位官員對禰衡並不瞭解,便問孔融禰衡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。孔融回答說:“禰衡這個人啊,他的才學和能力我也不能完全說清楚,只能說是不甚了了。”意思是自己對禰衡的瞭解也只是大概,並不詳盡。 後來,禰衡得到了一些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。他在一些場合中表現得非常出色,言辭犀利,觀點獨特,讓很多人對他刮目相看。然而,他的高傲性格也給他帶來了不少麻煩。他常常直言不諱地批評他人,甚至得罪了一些權貴。 隨着時間的推移,禰衡的處境變得越來越艱難。他的才華雖然得到了一些人的認可,但他的性格卻讓他難以在官場立足。最終,禰衡因爲得罪了太多人而陷入困境,甚至失去了生命。 從這個故事中,我們可以看出“不甚了了”這個成語所蘊含的深意。它既表達了人們對事物或人的瞭解程度有限,可能只是一個模糊的認識,同時也提醒我們,在評價他人或事物時,不能僅僅憑藉有限的瞭解就輕易下結論。就像孔融對禰衡的評價一樣,雖然他知道禰衡有才華,但他也清楚自己對禰衡的瞭解並不全面。在生活中,我們也常常會遇到類似的情況,對於很多人和事,我們可能只是有一個初步的印象,而真正的情況可能遠比我們所知道的複雜。因此,我們在與人交往和處理事情時,應該保持謙遜和謹慎的態度,不要輕易對他人或事物做出片面的判斷。同時,我們也要不斷地學習和探索,努力提高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水平,以便能夠更加準確地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和成功。

不甚了了-成語圖片

不甚了了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