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恩圖報
成語拼音
- gǎn ēn tú bào
感恩圖報成語解釋
- 圖:設法。感激別人的恩情而想辦法回報。
典故出處
- 宋·曾鞏《寄歐陽舍人書》:“其感與報,宜若何而圖之。”
成語典故
- 解釋:對於別人給自己施與恩惠表示感激,並想辦法報答。圖:謀求。春秋時候,吳國的大將軍伍子胥帶領吳國的士兵要去攻打鄭國。鄭國的國君鄭定公說:「誰能夠讓伍子胥把士兵帶回去,不來攻打我們,我一定重重地獎賞他。」可惜沒有一個人想到好辦法,到了第四天早上,有個年輕的打漁郎跑來找鄭定公說:「我有辦法讓伍子胥不來攻打鄭國。」鄭定公一聽,馬上問打漁郎:「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車子?」打漁郎搖搖頭說:「我不用士兵和車子,也不用帶食物,我只要用我這根划船的槳,就可以叫好幾萬的吳國士兵回去吳國。」是什麼樣的船槳那麼厲害呀?打漁郎把船槳夾在胳肢窩下面,跑去吳國的兵營找伍子胥。他一邊唱着歌,一邊敲打著船槳:「蘆中人,蘆中人;渡過江,誰的恩?寶劍上,七星文;還給你,帶在身。你今天,得意了,可記得,漁丈人?」伍子胥看到打漁郎手上的船槳,馬上問他:「年輕人,你是誰呀?」打漁郎回答說:「你沒看到我手裏拿的船槳嗎?我爸爸就是靠這根船槳過日子,他還用這根船槳救了你呀。」伍子胥一聽:「我想起來了!以前我逃難的時候,有一個打漁的先生救過我,我一直想報答他呢!原來你是他的兒子,你怎麼會來這裏呢?」打漁郎說:「還不是因爲你們吳國要來攻打我們鄭國,我們這些打漁的人通通被叫來這裏。我們的國君鄭定公說:『只要誰能夠請伍將軍退兵,不來攻打鄭國,我就重賞誰!』希望伍將軍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經救過您,不要來攻打鄭國,也讓我回去能得到一些獎賞。」伍子胥帶着感激的語氣說:「因爲你爸爸救了我,我纔能夠活着當上大將軍。我怎麼會忘記他的恩惠呢?我一定會幫你這個忙的!」伍子胥一說完,馬上把吳國的士兵通通帶回去。打漁郎高興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鄭定公。一下子,全鄭國的人都把打漁郎當成了大救星,叫他「打漁的大夫」,鄭定公還送給他一百里的土地呢!伍子胥爲了報答打漁郎的爸爸幫助過他,他不但不攻打鄭國還讓打漁郎得到獎賞,這就叫做“感恩圖報”。
成語造句
- 他一直銘記着別人對他的幫助,時刻想着要努力奮鬥,將來有能力時一定感恩圖報。
成語故事
- 在春秋時期,有一個名叫伍子胥的人。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是楚國的太子太傅,因受人誣陷,被楚平王囚禁。楚平王還想斬草除根,就派人去抓伍子胥和他的哥哥伍尚。
伍尚爲人仁厚,明知此去必死,但爲了盡孝,他還是決定前往。伍子胥則不同,他看出這是楚平王的陰謀,毅然決定出逃,以圖日後報仇。
伍子胥歷經千辛萬苦,一路逃亡。他曾在昭關受阻,一夜之間急白了頭髮,才得以矇混過關。在逃亡的過程中,伍子胥飢寒交迫,處境十分艱難。
有一天,伍子胥疲憊不堪地倒在路旁。這時,一位名叫浣紗女的善良女子發現了他。浣紗女見伍子胥可憐,便給他食物和水,幫助他恢復了體力。伍子胥感激涕零,他對浣紗女說:“如果我日後能夠成功,一定重重報答你的恩情。”浣紗女微微一笑,說:“你趕快走吧,不必在意報答之事。”
伍子胥繼續踏上逃亡之路,最終來到了吳國。他憑藉自己的才能,得到了吳王闔閭的重用。伍子胥盡心盡力地輔佐吳王闔閭,幫助吳國逐漸強大起來。
後來,伍子胥帶領吳國軍隊攻打楚國,終於報仇雪恨。在這個過程中,他始終沒有忘記那位曾經幫助過他的浣紗女。
雖然伍子胥功成名就,但他一直銘記着浣紗女的恩情,想要找到她並報答她。然而,當他再次回到當初與浣紗女相遇的地方時,卻得知浣紗女爲了保守他的祕密,已經投河自盡了。伍子胥悲痛萬分,他在河邊立下誓言,一定要永遠銘記浣紗女的恩情。
伍子胥的故事流傳開來,人們被他感恩圖報的精神所感動。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感恩的真諦,讓後人明白了受人之恩當涌泉相報的道理。即使在經歷了無數艱難困苦和歲月的磨礪後,伍子胥依然堅守着那份感恩之心,努力去回報曾經給予他幫助的人。
在歷史的長河中,感恩圖報的精神一直被人們所推崇。它不僅僅是一種道德品質,更是一種推動社會進步和人際關係和諧的力量。許多人在得到他人的幫助後,都能像伍子胥一樣,心懷感激,努力回報。這種感恩的情感,如同溫暖的陽光,照亮了人們的心靈,也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。我們應當從伍子胥的故事中汲取力量,將感恩圖報的精神傳承下去,讓我們的社會充滿愛與溫暖。
感恩圖報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