掛冠而歸

成語拼音

guà guān ér guī

掛冠而歸成語解釋

掛冠:把官帽掛起來。脫下官帽隨即離去。比喻辭官歸隱

典故出處

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四卷:“我雖宰相,今已掛冠而歸。”

成語典故

西漢末年,王莽的兒子王宇擔心王莽樹敵太多而進行血諫,被王莽大義滅親而殺掉,逢萌看出了王莽的用意,認爲這樣的君王不值得忠貞,於是摘下頭上的烏紗帽掛在都城東門外,悄悄地離開京城,攜家逃到遼東,後來不久,王莽自殺新朝滅亡。

成語造句

他在官場打拼多年後,最終選擇了掛冠而歸,回到家鄉過起了寧靜的生活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,有一位官員名叫李逸。他出身貧寒,但憑藉着自己的聰慧和努力,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,步入仕途。 起初,李逸懷着滿腔的熱忱和抱負,想要爲百姓做些實事,改變社會的一些不公。他爲官清正廉潔,兢兢業業,在任上確實做出了不少成績,也得到了百姓的愛戴。 然而,隨着時間的推移,官場的黑暗和複雜逐漸讓他感到疲憊和無奈。一些官員爲了私利不擇手段,相互勾結,貪污腐敗之風盛行。李逸多次挺身而出,試圖糾正這些不正之風,但卻遭到了其他官員的排擠和打壓。 面對這樣的局面,李逸心中的理想漸漸破滅。他意識到,在這樣的環境中,自己很難真正實現自己的抱負。於是,經過深思熟慮,他決定辭官歸隱。 那一天,李逸毅然摘下了自己頭上的官帽,離開了官場。他帶着簡單的行李,踏上了歸鄉的路途。一路上,他感慨萬千,回想起自己曾經的理想和追求,心中雖有遺憾,但更多的是釋然。 回到家鄉後,李逸過上了平靜的生活。他不再過問官場之事,而是專注于田園生活,與家人一起享受着平淡的幸福。他的事蹟漸漸傳開,人們對他的勇氣和決斷敬佩不已。 正如古人云:“達則兼濟天下,窮則獨善其身。”李逸雖未能在官場實現自己的全部抱負,但他在看清現實後,能夠果斷地掛冠而歸,選擇堅守自己的內心和原則,這種勇氣和智慧值得人們稱讚和學習。他的故事也成爲了後世的一段佳話,讓人們明白在面對困境和抉擇時,要懂得取捨,保持內心的那份純粹和堅定。掛冠而歸的李逸,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對人生的另一種追求和態度。

掛冠而歸-成語圖片

掛冠而歸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