掛冠求去
成語拼音
- guà guān qiú qù
掛冠求去成語解釋
- 掛冠:把官帽掛起來。脫下官帽要求離去。比喻辭官歸隱。
典故出處
- 《後漢書·逢萌傳》:“時王莽殺其子宇,萌謂友人曰:‘三綱絕矣!不去,禍將及人。即解冠掛工都城門歸,將家屬浮海,客於遼東。”
成語典故
- 西漢末年,王莽的兒子王宇擔心王莽樹敵太多而進行血諫,被王莽大義滅親而殺掉,逢萌看出了王莽的用意,認爲這樣的君王不值得忠貞,於是摘下頭上的烏紗帽掛在都城東門外,悄悄地離開京城,攜家逃到遼東,後來不久,王莽自殺新朝滅亡。
成語造句
- 他在官場摸爬滾打多年後,終於心生厭倦,決定掛冠求去,去過自己嚮往的寧靜生活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,有一位名叫李逸的官員。
李逸自幼聰慧好學,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和才華在仕途上一帆風順,逐步晉升至高位。然而,隨着時間的推移,他卻越來越感到官場的複雜和無奈。當時的官場充滿了爾虞我詐、勾心鬥角,許多人爲了權力和利益不擇手段。李逸本性正直善良,他不願同流合污,與那些虛僞貪婪的人爲伍。
有一次,朝廷中發生了一件重大的決策事件。各方勢力爲了自己的利益展開了激烈的爭鬥,李逸看到許多不合理的提議和行爲被推行,而真正有利於百姓的方案卻被擱置一旁。他心中充滿了憂慮和憤慨,多次直言進諫,試圖改變這種狀況,但卻收效甚微。
在這種壓抑的氛圍中,李逸感到身心俱疲。他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,意識到自己所追求的並不是這種充滿爭鬥和虛僞的官場生活。他想起了古代那些賢達之士,他們爲了堅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則,不惜放棄功名利祿。
終於,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,李逸決定掛冠求去。他毅然決然地辭去了官職,離開了這個曾經讓他充滿抱負的官場。他的這一舉動引起了軒然大波,許多人對他的行爲表示不解和惋惜,認爲他放棄了大好的前程。然而,李逸卻不爲所動,他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。
離開官場後,李逸過上了簡單而寧靜的生活。他遊歷四方,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,一起探討學問和人生的真諦。他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幫助百姓和推動社會進步的事業中。雖然生活沒有了曾經的榮華富貴,但他卻感到無比的充實和快樂。
李逸的故事在民間流傳開來,人們對他的勇氣和堅持敬佩不已。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追求和信念,成爲了後世許多人敬仰的榜樣。掛冠求去這個成語也因此流傳下來,用來形容那些爲了堅守自己的原則和追求,而毅然放棄官職或其他重要身份的人。正如李逸一樣,他們在面對世俗的誘惑和壓力時,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,勇敢地做出自己的選擇,去追求內心真正渴望的生活和價值。
在歷史的長河中,還有許多類似李逸這樣的人物。他們或許在不同的時代,面臨不同的境遇,但他們都有着相同的勇氣和決心,敢於放下一切,去追尋自己心中的那份寧靜和自由。他們的故事激勵着我們,讓我們在面對人生的抉擇時,能夠堅定自己的信念,勇敢地走自己的路。
掛冠求去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