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過自新

成語拼音

gǎi guò zì xīn

改過自新成語解釋

自新:自覺改正,重新做人。改正錯誤,重新做起。

典故出處

《史記·孝文本紀》:“妾傷夫死者不可復生,刑者不可復屬,雖復欲改過自新,其道無由也。”

成語典故

淳于意是西漢初年的名醫,作過齊國都城管理糧倉的長官,又稱太倉公。他年輕時就喜好醫術。漢高後八年(公元前180年),向同郡元裏的公乘陽慶拜師學習醫術。這時陽慶已七十多歲,就把自己掌握的祕方全給了他,並傳授給他黃帝、扁鵲的脈書,和觀察面部不同顏色來診病的方法,使他預先知道病人的生死,決斷疑難病症。學了三年之後,爲人治病,預斷死生,多能應驗。然而他卻到處交遊,不常在家,有時不肯爲別人治病,因此許多病家怨恨他。  漢文帝四年(公元前176年),有人上書朝廷控告他,根據刑律罪狀,要押解到長安去。淳于意有五個女兒,跟在後面哭泣。他發怒而罵道:“生孩子不生男孩,到緊要關頭就沒有可用的人!”最小的女兒緹縈聽了父親的話很感傷,就跟隨父親西行到了長安。  她上書朝廷說:“我父親是朝廷的官吏,齊國人民都稱讚他的廉潔公正,現在犯法被判刑。我非常痛心處死的人不能再生,而受刑致殘的人也不能再復原,即使想改過自新,也無路可行,最終不能如願。我情願自己入官府做奴婢,來贖父親的罪,使父親能有改過自新的機會。”  漢文帝看了緹縈的上書,悲憫她的心意,於是赦免了淳于意,並在這一年廢除了肉刑。

成語造句

他經過那件事之後,深刻地反思了自己,決定要改過自新,重新開始好好生活。

成語故事

在西漢時期,有一個名叫淳于意的人。他自幼熱愛醫學,經過多年的鑽研和實踐,成爲了一名醫術高明的醫者。 淳于意曾擔任過齊國的太倉令,但他更醉心於治病救人,常常不顧自身安危深入民間爲百姓診治疾病。然而,有一次淳于意在診治一位權貴的家人時,儘管他已竭盡全力,但病人最終還是不幸離世。這讓那位權貴十分惱怒,便藉機誣陷淳于意,導致他被逮捕入獄,並且面臨着極爲殘酷的刑罰。 淳于意的女兒緹縈聽聞父親的遭遇後,心急如焚。她深知父親是一位心地善良、醫術精湛的好人,不應該遭受這樣的冤屈和懲罰。於是,緹縈決定挺身而出,爲父親爭取一線生機。她不顧路途遙遠和艱難險阻,毅然踏上了前往京城長安的路途。 到了長安後,緹縈向漢文帝上書,訴說了父親的冤情和自己的請求。她言辭懇切地說道:“我父親爲官清廉,一心爲百姓治病,他是被冤枉的。我願意代父受刑,只求陛下能給父親一個改過的機會。”漢文帝被緹縈的勇敢和孝心所打動,他認真地思考了這個案件,最終決定免除淳于意的刑罰,並下令重新審查此案。 經過一番調查,淳于意果然是被冤枉的,他得以恢復自由。經歷了這次磨難後,淳于意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自由和生命。他深刻反思了自己過去在爲人處世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之處,決定改過自新。從此,他不僅繼續鑽研醫術,救治更多的病人,還更加註重與他人的相處之道,以避免再惹上不必要的麻煩。 淳于意的故事在當時廣爲流傳,人們對他的醫術和品德越發敬重。而緹縈的勇敢和孝心也成爲了千古佳話,激勵着後世的人們要勇敢地面對困難,爲了正義和親情而不懈努力。 這個故事也讓我們明白,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。但只要我們能像淳于意一樣,在經歷挫折和困境後,勇於面對自己的錯誤,有決心和勇氣改過自新,就依然能夠重新走上正確的道路,實現自己的價值。同時,緹縈的行爲也提醒我們,親情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,它可以讓我們變得無比勇敢,去爲所愛的人爭取幸福和公正。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,淳于意和緹縈的故事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,閃耀着人性的光輝,讓我們對改過自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。

改過自新-成語圖片

改過自新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