获兔烹狗

成语拼音

huò tù pēng gǒu

获兔烹狗成语解释

比喻事成之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之臣。亦作“狡兔死,良狗烹”。

典故出处

梁启超《论中国之将强》:“南洋一带,敬微华人,必不有今日。今虽获兔烹狗,得鱼忘筌……然筚路蓝缕之功,在公论者,终不没于天下。

成语典故

春秋末期,楚国的范蠡和文种到越国去做官,辅佐被吴王夫差打败的勾践,他们发奋图强,终于使越国强大,最后灭了吴国。范蠡深知勾践的为人就到齐国隐姓埋名经商,他写信劝文种离开说:“狡兔死,走狗烹”。文种不信后被勾践所杀。

成语造句

他为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,可没想到最后却落得个获兔烹狗的下场,实在令人心寒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的乱世之中,有一位名叫李猛的将军。 李猛出身贫寒,但凭借着自己的勇敢和智谋,在战场上屡立战功,逐渐崭露头角。当时国家动荡不安,外有强敌入侵,内有叛乱四起。李猛毅然投身军旅,开始了他的征战生涯。 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,李猛总是身先士卒,带领着士兵们奋勇杀敌。他的军事才能和无畏勇气,为国家赢得了许多关键的胜利。他所到之处,敌人闻风丧胆。国家逐渐从危机中走出来,局势开始稳定。 然而,随着和平的到来,李猛的命运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。曾经对他赞赏有加的统治者,如今却对他心生忌惮。统治者认为李猛战功赫赫,手握重兵,对自己的统治构成了威胁。于是,统治者开始想方设法削弱李猛的势力。 李猛对此毫无察觉,他依然忠心耿耿地为国家效力。但最终,统治者还是找到了一个借口,将李猛革职查办。李猛从一个备受尊崇的将军,一下子沦为了阶下囚。 不久后,李猛就被秘密处死。他的遭遇就如同那“获兔烹狗”一般,在猎到兔子之后,就把猎犬给煮了。他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,到头来却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。历史上,如李猛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。许多功臣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,可一旦局势稳定,他们却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。 后人每每提及李猛的故事,无不感慨万分。他的遭遇警示着人们,要珍惜那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人,不要在事成之后便过河拆桥,做出忘恩负义之事。同时也让人们明白,在复杂的权力斗争和人心叵测的世界中,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警惕心是多么重要。这也让“获兔烹狗”这个成语成为了人们铭记历史教训、反思人性弱点的一个生动写照。

获兔烹狗-成语图片

获兔烹狗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