箭在弦上
成语拼音
- jiàn zài xián shàng
箭在弦上成语解释
- 箭已搭在弦上。比喻为形势所迫,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。
典故出处
- 三国·魏·陈琳《为袁绍檄豫州》注引《魏志》:“矢在弦上,不可不发。”
成语典故
- 东汉末年,袁绍为了攻打曹操,让陈琳写一篇《为袁绍檄豫州》的檄文,列举曹操的罪状,大骂曹操祖宗三代。袁绍官渡之战败给曹操,陈琳也趁机投靠曹操。曹操问陈琳为什么写那篇檄文,陈琳说那时箭在弦上被袁绍所逼而写。
成语造句
- 情况十分危急,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步。
成语故事
- 在东汉末年,天下局势动荡不安。袁绍占据着冀州等大片地区,势力颇为强大。而曹操也在逐步崛起,力图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。
袁绍有个弟弟叫袁尚,袁尚勇猛有余但智谋不足。有一次,袁尚想要进攻曹操的属地黎阳。他手下的谋士们纷纷劝阻,认为此时进攻并非明智之举,毕竟曹操实力不容小觑。然而,袁尚一意孤行,不听众人劝告,执意出兵。
曹操得知袁尚来攻,立刻率领大军迎战。双方在黎阳展开了激烈的战斗。袁尚的军队渐渐不敌曹操,陷入了困境。此时,袁尚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,但已经为时晚矣。
在战场上,曹操的军队士气高昂,步步紧逼。袁尚的军队则是节节败退,眼看就要全线崩溃。袁尚心中焦急万分,他深知如果不能尽快扭转局势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于是,他决定孤注一掷,集中所有剩余的兵力,准备做最后的殊死一搏。
就如同箭已经搭在了弦上,不得不发。袁尚带领着这支拼死一战的军队,冲向曹操的阵营。曹操早有准备,指挥若定,沉着应对袁尚的疯狂进攻。最终,袁尚的这最后一搏也以失败告终,他本人也狼狈逃窜。
经此一役,袁绍势力大受打击,逐渐走向衰落。而曹操则借此战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在做决策时一定要深思熟虑,不能盲目冲动。一旦如箭在弦上般不得不行动时,可能就会面临无法挽回的后果。正如古人云:“谋定而后动”,只有经过周全的谋划,才能避免陷入绝境,做出明智的选择。
历史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,许多人因为一时冲动,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贸然行动,最终导致失败。而那些能够冷静思考、权衡利弊的人,往往能够在复杂的局势中找到正确的道路,取得成功。我们应当从这些故事中吸取教训,在面对重要抉择时保持清醒的头脑,避免重蹈覆辙。
箭在弦上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