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卫填海
成语拼音
- jīng wèi tián hǎi
精卫填海成语解释
- 精卫:古代神话中的鸟名。精卫衔来木石,决心填平大海。旧时比喻仇恨极深,立志报复。后比喻意志坚决,不畏艰难。
典故出处
- 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:“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。女娃游于东海,溺而不返,故为精卫,常衔西山之木石,以堙于东海。”
成语典故
- 夏朝以前,国家还没有形成,那时候的帝王,远不如后来帝王那么阔气,享有许多特权;而是纯粹的人民公仆,只有尽义务的份儿。帝王的子女也没有什么太子,公主之类的特殊称呼,身份也尊贵不起来,和老百姓的子女一样。 炎帝有个女儿,名叫精卫,性格开朗活泼,喜欢打抱不平。一天,她走出小村,找小朋友玩耍,看到一个大孩子把小孩子当马骑。小孩都累爬下了,大孩子还不肯罢休。 精卫走过去,指着大孩子的脑门怒斥道:“你这个人太不知羞耻,欺负小孩子算什么本事,有力气,去打虎打熊,人们会说你是英雄。” 大孩子见精卫是个小姑娘,生得单薄文弱,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。他从小孩背上跳下来,走到精卫面前说:“我是海龙王的儿子,你是什么人?竟敢来管我!” 精卫说:“龙王的儿子有什么了不起,我还是炎帝的女儿呢,以后你少到陆地上撒野,小心我把你挂到树上晒干。” 龙王的儿子说:“我先让你知道知道我的厉害,往后少管小爷的闲事。”说着动手就打。精卫从小跟着父亲上山打猎,手脚十分灵活,力气也不小,见对方蛮横无礼,并不示弱,闪身躲开对方的拳头,飞起一腿,将龙王的儿子踢个嘴啃泥。 龙王的儿子站起来,不肯服输,挥拳又打,被精卫当胸一拳,打个昂面朝天。 龙王的儿子见打不过精卫,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大海。 过些天,精卫到海中游泳,正玩得十分开心,刚巧让龙王的儿子发现了。他游过来,对精卫说:哪天在陆地上让你捡了便宜,今天你跑到我家门前,赶快认个错,不然我兴风作浪淹死你。” 精卫倔强地说:“我没错,认什么错。” 龙王的儿子见精卫倔强,根本没有服输的意思,立即搅动海水,掀起狂风恶浪,精卫来不及挣扎,就被淹死了。 精卫死后,变成一只红爪白嘴的小鸟,立志要把大海填平。她用嘴衔来石头与树枝投向大海,并发出“精卫,精卫”的叫声,像是在激励自己。她年年月月,永不停歇。
成语造句
- 传说中那只精卫鸟日复一日地衔着石子去填海,它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。
成语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炎帝有一个小女儿,她聪明伶俐、活泼可爱,炎帝对她十分宠爱。
有一天,这个小女孩独自一人跑到东海去玩耍,她看到那波澜壮阔的大海,被其深深吸引,就愉快地在海边嬉戏起来。然而,不幸的事情发生了,海上突然刮起了狂风,涌起了巨浪,一下子就把小女孩卷入了波涛之中。小女孩在海中拼命挣扎,但最终还是被无情的海水吞没,失去了生命。
炎帝得知这个噩耗后,悲痛欲绝,他无比思念自己的女儿。而小女孩的灵魂因为怨恨大海夺去了她的生命,于是就变成了一只花脑袋、白嘴壳、红色爪子的鸟。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来石子儿和树枝,然后一次又一次地投进大海,想要把大海填平。
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这只小鸟从未停歇过它的努力。她不知疲倦地飞翔着,嘴里衔着石子或树枝,不断地投向大海。她的行为引起了许多动物的关注和同情,大家都被她的执着和坚韧所感动。
在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中就有这样的记载:“发鸠之山,其上多柘木,有鸟焉,其状如乌,文首,白喙,赤足,名曰:‘精卫’,其鸣自詨。是炎帝之少女,名曰女娃。女娃游于东海,溺而不返,故为精卫,常衔西山之木石,以堙于东海。”
精卫填海的故事就这样流传了下来,她的精神激励着无数的人。她让人们看到了面对困难和挫折时,那种不屈不挠、永不放弃的决心。尽管大海是如此的浩瀚无边,她的力量是如此的渺小,但她依然坚定地去做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。她的故事成为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,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,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,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。即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无数的艰难险阻,如同那波涛汹涌的大海一般,但只要我们像精卫一样坚持不懈地努力,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,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。
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无数的英雄豪杰、仁人志士都以精卫填海的精神为榜样,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,毫不退缩,勇往直前。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种精神的伟大,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。让我们铭记精卫填海的故事,传承和发扬这种宝贵的精神,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拼搏,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壮丽篇章。
精卫填海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