箭在弦上
成語拼音
- jiàn zài xián shàng
箭在弦上成語解釋
- 箭已搭在弦上。比喻爲形勢所迫,不得不採取某種行動。
典故出處
- 三國·魏·陳琳《爲袁紹檄豫州》注引《魏志》:“矢在弦上,不可不發。”
成語典故
- 東漢末年,袁紹爲了攻打曹操,讓陳琳寫一篇《爲袁紹檄豫州》的檄文,列舉曹操的罪狀,大罵曹操祖宗三代。袁紹官渡之戰敗給曹操,陳琳也趁機投靠曹操。曹操問陳琳爲什麼寫那篇檄文,陳琳說那時箭在弦上被袁紹所逼而寫。
成語造句
- 情況十分危急,已經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地步。
成語故事
- 在東漢末年,天下局勢動盪不安。袁紹佔據着冀州等大片地區,勢力頗爲強大。而曹操也在逐步崛起,力圖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。
袁紹有個弟弟叫袁尚,袁尚勇猛有餘但智謀不足。有一次,袁尚想要進攻曹操的屬地黎陽。他手下的謀士們紛紛勸阻,認爲此時進攻並非明智之舉,畢竟曹操實力不容小覷。然而,袁尚一意孤行,不聽衆人勸告,執意出兵。
曹操得知袁尚來攻,立刻率領大軍迎戰。雙方在黎陽展開了激烈的戰鬥。袁尚的軍隊漸漸不敵曹操,陷入了困境。此時,袁尚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,但已經爲時晚矣。
在戰場上,曹操的軍隊士氣高昂,步步緊逼。袁尚的軍隊則是節節敗退,眼看就要全線崩潰。袁尚心中焦急萬分,他深知如果不能儘快扭轉局勢,後果將不堪設想。於是,他決定孤注一擲,集中所有剩餘的兵力,準備做最後的殊死一搏。
就如同箭已經搭在了弦上,不得不發。袁尚帶領着這支拼死一戰的軍隊,衝向曹操的陣營。曹操早有準備,指揮若定,沉着應對袁尚的瘋狂進攻。最終,袁尚的這最後一搏也以失敗告終,他本人也狼狽逃竄。
經此一役,袁紹勢力大受打擊,逐漸走向衰落。而曹操則藉此戰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地位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做決策時一定要深思熟慮,不能盲目衝動。一旦如箭在弦上般不得不行動時,可能就會面臨無法挽回的後果。正如古人云:“謀定而後動”,只有經過周全的謀劃,才能避免陷入絕境,做出明智的選擇。
歷史上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,許多人因爲一時衝動,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貿然行動,最終導致失敗。而那些能夠冷靜思考、權衡利弊的人,往往能夠在複雜的局勢中找到正確的道路,取得成功。我們應當從這些故事中吸取教訓,在面對重要抉擇時保持清醒的頭腦,避免重蹈覆轍。
箭在弦上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