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骨支床

成语拼音

jī gǔ zhī chuáng

鸡骨支床成语解释

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。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。也形容十分消瘦。

典故出处
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,俱以孝称,王鸡骨支床,和哭泣备礼。”

成语典故

古代有名的孝子王戎与和峤两人同时丧父母,和峤按照风俗习惯,守孝三年,神气丝毫没有损伤。而王戎则不同,他在父母的灵前搭了一个小棚,整天陪伴父母的灵,十分伤心,而且吃的很少,整个身体变成骨瘦如柴,三年后经很长时间调养才恢复。

成语造句

他因为过度思念亡妻,整日悲伤不已,以至于变得形销骨立,甚至到了鸡骨支床的地步。

成语故事

在西晋时期,有一个名叫王戎的人。 王戎自幼聪颖,长大后在仕途上也颇有成就。然而,他生命中却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悲痛。王戎有一个十分疼爱的儿子,名叫王万。王万自幼聪慧可爱,王戎对他寄予了厚望。但天有不测风云,王万年纪轻轻却突然患病离世。这突如其来的打击,让王戎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。 自那以后,王戎整天沉浸在丧子之痛中,无法自拔。他变得郁郁寡欢,身体也每况愈下。他时常独自坐在房间里,对着儿子曾经用过的物品发呆,泪水不知不觉地滑落脸庞。日子一天天过去,王戎由于过度悲伤,身体极度消瘦,最后竟然到了只能病恹恹地躺在床榻上,瘦骨嶙峋的地步,仿佛整个人只剩下一副鸡骨在支撑着身体,真可谓是鸡骨支床。 他的亲朋好友们看到他如此模样,都纷纷前来劝慰。他们对王戎说:“王戎啊,你要节哀顺变,不能因为儿子的离去就如此折磨自己。人生还长,你要振作起来。”王戎听后,只是默默地流泪,心中的悲痛依然无法释怀。 在历史的长河中,类似王戎这样因悲痛而身心俱疲的例子并不少见。就如同春秋时期的伍子胥,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和失去亲人的痛苦后,也曾一度陷入绝望之中。但他们的故事也让我们明白,人生充满了变数和挑战,面对悲痛,我们要学会慢慢释怀,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气和力量。 王戎在经历了这场巨大的悲痛后,最终还是逐渐走出了阴影。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,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。虽然儿子的离去始终是他心中无法抹去的伤痛,但他也明白,不能让这份伤痛一直主宰自己的生活。他开始重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,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国家和百姓做出贡献。而他鸡骨支床的这段经历,也成为了人们感慨人生无常、亲情珍贵的一个深刻写照。

鸡骨支床-成语图片

鸡骨支床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