雞骨支牀
成語拼音
- jī gǔ zhī chuáng
雞骨支牀成語解釋
- 原意是因親喪悲痛過度而消瘦疲憊在牀蓆之上。後用來比喻在父母喪中能盡孝道。也形容十分消瘦。
典故出處
-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德行》:“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,俱以孝稱,王雞骨支牀,和哭泣備禮。”
成語典故
- 古代有名的孝子王戎與和嶠兩人同時喪父母,和嶠按照風俗習慣,守孝三年,神氣絲毫沒有損傷。而王戎則不同,他在父母的靈前搭了一個小棚,整天陪伴父母的靈,十分傷心,而且喫的很少,整個身體變成骨瘦如柴,三年後經很長時間調養才恢復。
成語造句
- 他因爲過度思念亡妻,整日悲傷不已,以至於變得形銷骨立,甚至到了雞骨支牀的地步。
成語故事
- 在西晉時期,有一個名叫王戎的人。
王戎自幼聰穎,長大後在仕途上也頗有成就。然而,他生命中卻經歷了一場刻骨銘心的悲痛。王戎有一個十分疼愛的兒子,名叫王萬。王萬自幼聰慧可愛,王戎對他寄予了厚望。但天有不測風雲,王萬年紀輕輕卻突然患病離世。這突如其來的打擊,讓王戎陷入了無盡的痛苦之中。
自那以後,王戎整天沉浸在喪子之痛中,無法自拔。他變得鬱鬱寡歡,身體也每況愈下。他時常獨自坐在房間裏,對着兒子曾經用過的物品發呆,淚水不知不覺地滑落臉龐。日子一天天過去,王戎由於過度悲傷,身體極度消瘦,最後竟然到了只能病懨懨地躺在牀榻上,瘦骨嶙峋的地步,彷彿整個人只剩下一副雞骨在支撐着身體,真可謂是雞骨支牀。
他的親朋好友們看到他如此模樣,都紛紛前來勸慰。他們對王戎說:“王戎啊,你要節哀順變,不能因爲兒子的離去就如此折磨自己。人生還長,你要振作起來。”王戎聽後,只是默默地流淚,心中的悲痛依然無法釋懷。
在歷史的長河中,類似王戎這樣因悲痛而身心俱疲的例子並不少見。就如同春秋時期的伍子胥,在經歷了種種磨難和失去親人的痛苦後,也曾一度陷入絕望之中。但他們的故事也讓我們明白,人生充滿了變數和挑戰,面對悲痛,我們要學會慢慢釋懷,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氣和力量。
王戎在經歷了這場巨大的悲痛後,最終還是逐漸走出了陰影。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,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貴。雖然兒子的離去始終是他心中無法抹去的傷痛,但他也明白,不能讓這份傷痛一直主宰自己的生活。他開始重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,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爲國家和百姓做出貢獻。而他雞骨支牀的這段經歷,也成爲了人們感慨人生無常、親情珍貴的一個深刻寫照。
雞骨支牀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