坑儒焚书

成语拼音

kēng rú fén shū

坑儒焚书成语解释

坑:活埋;焚:烧。焚毁书籍,坑杀书生

典故出处

汉·孔安国《〈尚书〉序》:“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,焚书坑儒,天下学士逃难解散。”

成语典故

秦始皇34年,秦始皇采用丞相李斯的意见,把上书分封的淳于越看成私家学诽谤朝政,下令将《秦纪》以外的史书全部上交焚毁,书生卢生等人不满,结果秦始皇下令逮捕了460多名方士和儒生,在咸阳挖坑活埋他们。

成语造句

在历史的长河中,秦始皇的坑儒焚书行为给文化传承带来了巨大的灾难。

成语故事

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,天下初定。秦始皇为了加强统治,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。 当时,秦始皇十分重视思想文化的统一。他渴望整个国家的臣民都能遵循他所设定的规则和理念。然而,在众多的学者和儒生中,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和学说。 一些儒生经常聚在一起,对秦始皇的政策和统治方式提出批评和质疑。他们引用古代的典籍和事例,认为秦始皇的某些做法违背了传统的道德和礼仪。这些言论逐渐在民间传播开来,引起了一些不安定的因素。 秦始皇得知此事后,十分恼怒。他认为这些儒生的言论会动摇他的统治根基,影响国家的稳定。于是,他决定采取严厉的措施来制止这种情况。 秦始皇下令,将那些收藏有大量古代典籍的儒生和学者召集起来。他命人对这些典籍进行审查,凡是被认为不符合他的统治理念的书籍,统统予以焚毁。这一举措,让无数珍贵的书籍化为灰烬,许多古代的文化遗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。 不仅如此,秦始皇还对那些敢于直言批评他的儒生进行了残酷的惩罚。他将这些儒生活埋,以警示其他人不要轻易挑战他的权威。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坑儒”事件。 秦始皇的“坑儒焚书”之举,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震动。虽然他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,但这一行为却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。许多宝贵的知识和思想从此失传,文化传承出现了断裂。 然而,从历史的角度来看,秦始皇的这一做法也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政治需求。在一个刚刚统一的国家中,需要迅速建立起统一的思想和价值观,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发展。但他采取的方式过于极端,没有考虑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。 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。后世的统治者们也从中吸取教训,更加注重以温和、包容的方式来处理思想文化方面的问题。 “坑儒焚书”这个成语,成为了历史上一个惨痛的教训,提醒着人们要珍惜文化、尊重知识,避免重蹈覆辙。在当今社会,我们应当倡导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,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。

坑儒焚书-成语图片

坑儒焚书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