坑儒焚書

成語拼音

kēng rú fén shū

坑儒焚書成語解釋

坑:活埋;焚:燒。焚燬書籍,坑殺書生

典故出處

漢·孔安國《〈尚書〉序》:“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,焚書坑儒,天下學士逃難解散。”

成語典故

秦始皇34年,秦始皇採用丞相李斯的意見,把上書分封的淳于越看成私家學誹謗朝政,下令將《秦紀》以外的史書全部上交焚燬,書生盧生等人不滿,結果秦始皇下令逮捕了460多名方士和儒生,在咸陽挖坑活埋他們。

成語造句

在歷史的長河中,秦始皇的坑儒焚書行爲給文化傳承帶來了巨大的災難。

成語故事

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,天下初定。秦始皇爲了加強統治,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。 當時,秦始皇十分重視思想文化的統一。他渴望整個國家的臣民都能遵循他所設定的規則和理念。然而,在衆多的學者和儒生中,存在着各種不同的觀點和學說。 一些儒生經常聚在一起,對秦始皇的政策和統治方式提出批評和質疑。他們引用古代的典籍和事例,認爲秦始皇的某些做法違背了傳統的道德和禮儀。這些言論逐漸在民間傳播開來,引起了一些不安定的因素。 秦始皇得知此事後,十分惱怒。他認爲這些儒生的言論會動搖他的統治根基,影響國家的穩定。於是,他決定採取嚴厲的措施來制止這種情況。 秦始皇下令,將那些收藏有大量古代典籍的儒生和學者召集起來。他命人對這些典籍進行審查,凡是被認爲不符合他的統治理念的書籍,統統予以焚燬。這一舉措,讓無數珍貴的書籍化爲灰燼,許多古代的文化遺產遭到了嚴重的破壞。 不僅如此,秦始皇還對那些敢於直言批評他的儒生進行了殘酷的懲罰。他將這些儒生活埋,以警示其他人不要輕易挑戰他的權威。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“坑儒”事件。 秦始皇的“坑儒焚書”之舉,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震動。雖然他的目的是爲了維護自己的統治,但這一行爲卻對中國古代的文化發展造成了深遠的負面影響。許多寶貴的知識和思想從此失傳,文化傳承出現了斷裂。 然而,從歷史的角度來看,秦始皇的這一做法也反映了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政治需求。在一個剛剛統一的國家中,需要迅速建立起統一的思想和價值觀,以確保國家的穩定和發展。但他採取的方式過於極端,沒有考慮到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。 隨着時間的推移,人們逐漸認識到了文化的重要性和保護文化遺產的必要性。後世的統治者們也從中吸取教訓,更加註重以溫和、包容的方式來處理思想文化方面的問題。 “坑儒焚書”這個成語,成爲了歷史上一個慘痛的教訓,提醒着人們要珍惜文化、尊重知識,避免重蹈覆轍。在當今社會,我們應當倡導多元文化的交流與融合,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。

坑儒焚書-成語圖片

坑儒焚書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