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高难副
成语拼音
- míng gāo nán fù
名高难副成语解释
- 副:相称。指盛名之下,实际难与相符。
典故出处
- 《后汉书·黄琼传》:“峣峣者易缺,皦皦者易污,阳春之曲,和者必寡,盛名之下,其实难副。”
成语典故
- 东汉时期,隐士黄琼不想应汉顺帝的诏书出山为官,李固写信劝他,不想为官就学巢父与许由隐居山林,不要学鲁阳隐士樊英那样名高难副,你要以事实证明你的才能。于是黄琼应诏为议郎,政绩突出,不久后升为尚书令、太尉。
成语造句
- 他虽然在业界有一定的名气,但是其真实能力与名气相比,实在是名高难副。
成语故事
- 在历史的长河中,曾有这样一个人,他的故事充分诠释了“名高难副”的含义。
在某个朝代,有一位学者,他自幼聪慧,博览群书,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,很快在学术界声名鹊起。人们对他的赞誉不绝于耳,将他捧为一代大儒,他的名声传遍了整个国家。
然而,随着名声的日益响亮,他却逐渐迷失了自我。他开始享受着众人的敬仰和奉承,变得骄傲自满起来。在与人交流时,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谦逊,而是时常以自己的学识和名声自居,对他人的观点不屑一顾。
一次,皇帝听闻了他的大名,邀请他进宫讨论国家大事。在朝堂之上,面对皇帝和众多大臣的提问,他本应凭借自己的才学给出深刻而明智的见解。但或许是因为紧张,又或许是因为长久以来的自负蒙蔽了他的双眼,他的回答竟然漏洞百出,甚至出现了一些常识性的错误。皇帝和大臣们面面相觑,对他的表现大失所望。
这件事情之后,他的名声受到了极大的影响。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他,发现他其实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厉害。以前对他的那些赞美之词,现在看来都显得有些名不副实。
其实,在历史上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。比如有些将领,他们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些胜利后,便被人们赞誉为无敌将军。然而,当真正面临强大的敌人时,他们却因为骄傲轻敌而遭遇惨败。这些人的名声与他们实际的能力并不相符,最终只能落得个名高难副的结局。
正如《后汉书·黄琼传》中所说:“阳春之曲,和者必寡;盛名之下,其实难副。”名声过高,往往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压力,如果不能正确对待,就很容易暴露出自己的不足。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,不要让名声成为我们前进的包袱,只有这样,才能避免陷入名高难副的困境之中。那位曾经声名显赫的学者,在经历了这次挫折后,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。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,重新埋头于学问之中,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和见解。虽然他的名声已经不如从前,但他却在这个过程中找回了真正的自己,也明白了名与实相符的重要性。
在生活中,我们也要以史为鉴,不盲目追求过高的名声,而是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提升。只有当我们的能力真正配得上我们的名声时,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,更加长远。
名高难副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