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高難副
成語拼音
- míng gāo nán fù
名高難副成語解釋
- 副:相稱。指盛名之下,實際難與相符。
典故出處
- 《後漢書·黃瓊傳》:“嶢嶢者易缺,皦皦者易污,陽春之曲,和者必寡,盛名之下,其實難副。”
成語典故
- 東漢時期,隱士黃瓊不想應漢順帝的詔書出山爲官,李固寫信勸他,不想爲官就學巢父與許由隱居山林,不要學魯陽隱士樊英那樣名高難副,你要以事實證明你的才能。於是黃瓊應詔爲議郎,政績突出,不久後升爲尚書令、太尉。
成語造句
- 他雖然在業界有一定的名氣,但是其真實能力與名氣相比,實在是名高難副。
成語故事
- 在歷史的長河中,曾有這樣一個人,他的故事充分詮釋了“名高難副”的含義。
在某個朝代,有一位學者,他自幼聰慧,博覽羣書,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努力,很快在學術界聲名鵲起。人們對他的讚譽不絕於耳,將他捧爲一代大儒,他的名聲傳遍了整個國家。
然而,隨着名聲的日益響亮,他卻逐漸迷失了自我。他開始享受着衆人的敬仰和奉承,變得驕傲自滿起來。在與人交流時,他不再像以前那樣謙遜,而是時常以自己的學識和名聲自居,對他人的觀點不屑一顧。
一次,皇帝聽聞了他的大名,邀請他進宮討論國家大事。在朝堂之上,面對皇帝和衆多大臣的提問,他本應憑藉自己的才學給出深刻而明智的見解。但或許是因爲緊張,又或許是因爲長久以來的自負矇蔽了他的雙眼,他的回答竟然漏洞百出,甚至出現了一些常識性的錯誤。皇帝和大臣們面面相覷,對他的表現大失所望。
這件事情之後,他的名聲受到了極大的影響。人們開始重新審視他,發現他其實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厲害。以前對他的那些讚美之詞,現在看來都顯得有些名不副實。
其實,在歷史上也有許多類似的例子。比如有些將領,他們在戰場上取得了一些勝利後,便被人們讚譽爲無敵將軍。然而,當真正面臨強大的敵人時,他們卻因爲驕傲輕敵而遭遇慘敗。這些人的名聲與他們實際的能力並不相符,最終只能落得個名高難副的結局。
正如《後漢書·黃瓊傳》中所說:“陽春之曲,和者必寡;盛名之下,其實難副。”名聲過高,往往會給人帶來巨大的壓力,如果不能正確對待,就很容易暴露出自己的不足。我們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,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,不要讓名聲成爲我們前進的包袱,只有這樣,才能避免陷入名高難副的困境之中。那位曾經聲名顯赫的學者,在經歷了這次挫折後,也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。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,重新埋頭於學問之中,努力提升自己的學識和見解。雖然他的名聲已經不如從前,但他卻在這個過程中找回了真正的自己,也明白了名與實相符的重要性。
在生活中,我們也要以史爲鑑,不盲目追求過高的名聲,而是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和提升。只有當我們的能力真正配得上我們的名聲時,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,更加長遠。
名高難副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