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予有节

成语拼音

qǔ yù yǒu jié

取予有节成语解释

获取和给予是有节制的,比喻不苟贪得。

典故出处

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取予有节,出入有时。”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在消费时我们应做到量入为出,如此才能保证取予有节,避免陷入财务困境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,各国纷争不断,局势动荡。在一个名叫卫国的小国中,有一位名叫卫鞅的贤士。 卫鞅出身贫寒,但自幼聪慧好学,心怀大志。他深知卫国弱小,若要图强,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。于是,他四处游历,寻求能一展抱负的机会。 终于,卫鞅听闻秦国的秦孝公求贤若渴,立志变法图强。他毅然前往秦国,通过多次的交流和阐述,秦孝公被他的才华和远见所折服,决定任命他为左庶长,主持秦国的变法事宜。 然而,变法之路充满艰辛。旧贵族们因自身利益受损,对卫鞅百般阻挠和攻击。但卫鞅不为所动,他坚信变法是秦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。 在变法的过程中,卫鞅展现出了“取予有节”的智慧。他明白,要想让新法得以顺利推行,必须在取与予之间找到平衡。对于那些积极响应变法、努力耕作和作战的百姓,他给予丰厚的奖励,包括土地、爵位等,以激发民众的积极性;而对于那些违反新法、破坏变法的人,他则坚决予以惩处,绝不姑息。 在土地分配上,卫鞅更是谨慎行事。他根据百姓的功劳和付出,合理分配土地,既保障了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,又避免了土地的过度集中,使得国家的资源分配得以平衡。 在军事改革方面,卫鞅规定,士兵们在战场上斩获敌人首级越多,所获得的赏赐就越丰厚。但同时,他也强调军纪,对于那些为了邀功而谎报战功、违反军纪的人,严惩不贷。 经过多年的努力,秦国在卫鞅的变法下,国力日益强盛,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。 卫鞅的成功,正是因为他懂得“取予有节”的道理。他的取,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和强大;他的予,是为了激励民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。这种平衡的智慧,使得秦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,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 后世之人在回顾这段历史时,无不感叹卫鞅的智慧和勇气,“取予有节”这一理念也成为了治国理政、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。

取予有节-成语图片

取予有节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