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信于人

成语拼音

qǔ xìn yú rén

取信于人成语解释

比喻取得别人的信赖。

典故出处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想要在生意场上获得成功,就必须做到一诺千金,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人。

成语故事

在战国时期,有一个名叫商鞅的人。商鞅本是卫国公族之后,后来到了秦国,得到秦孝公的赏识,决心在秦国推行变法。 然而,变法之事在当时面临着巨大的阻力。秦国的旧贵族们担心变法会损害他们的既得利益,而普通民众对变法的成效也心存疑虑。商鞅深知,若要使变法顺利推行,首先必须取信于民。 于是,商鞅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,并当众许下诺言:若有人能将此木搬到北门,就赏赐十金。百姓们听闻后,纷纷围拢过来,交头接耳,议论纷纷,却无人敢上前一试。他们都在心中揣测,这会不会是一个玩笑或者骗局。 商鞅见无人响应,便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。终于,有一位壮士挺身而出,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木头搬到了北门。商鞅当即兑现承诺,赏赐给他五十金。 这件事迅速传遍了整个秦国,百姓们对商鞅的话开始深信不疑。商鞅也因此树立了自己的威望,为后续的变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 在之后的变法过程中,商鞅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,如废除世卿世禄制、实行军功爵制、重农抑商、奖励耕织等。这些措施虽然在短期内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,但由于商鞅先前已经取信于民,民众相信他的改革是为了国家的富强和民众的福祉,所以大多愿意配合和支持。 秦国在商鞅变法的推动下,逐渐变得富强起来,国力日益强盛,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 由此可见,“取信于人”是多么重要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无数的统治者和领导者都明白这个道理。只有获得民众的信任,才能使政令畅通,使事业得以顺利发展。倘若失去了民众的信任,即便有再好的政策和计划,也难以实施和实现目标。正如《论语》中所说:“自古皆有死,民无信不立。”一个国家、一个组织,乃至一个人,若想立足于世,成就一番事业,就必须做到取信于人。

取信于人-成语图片

取信于人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