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义成仁

成语拼音

qǔ yì chéng rén

取义成仁成语解释

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。

典故出处

语出《论语·卫灵公》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,他坚守信念,毫不退缩,最终以英勇就义的方式取义成仁。

成语故事

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无数英勇之士为了心中的信念和正义,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,以取义成仁的伟大精神,铸就了不朽的传奇。 南宋末年,蒙古铁骑纵横天下,南宋王朝风雨飘摇。文天祥,这位忠贞之士,挺身而出,组织义军抵抗元军的入侵。然而,敌强我弱,最终他不幸兵败被俘。 元军将领妄图劝降文天祥,许以高官厚禄,荣华富贵。但文天祥心志坚定,不为所动。他深知,自己身为大宋臣子,肩负着捍卫国家尊严和民族大义的重任。在那阴暗潮湿的牢房中,文天祥宁死不屈,以诗明志:“人生自古谁无死?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他的诗句,犹如一道闪电,划破了黑暗的夜空,照亮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心。 在生死抉择面前,文天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取义成仁。他的心中,装着的是对国家的忠诚,对民族的热爱,对正义的坚守。他用自己的生命,诠释了“取义成仁”的真正含义。 回顾历史,还有许多像文天祥这样的英烈。春秋战国时期,吴国大夫伍子胥,为了替父兄报仇,历经艰险。他明知此举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,但依然义无反顾。最终,虽然成功复仇,却也落得个悲惨的结局。然而,他的行为彰显了为正义而不惜牺牲的精神。 又如,汉朝的苏武,奉命出使匈奴,却被扣押。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,欲使其投降,但苏武始终手持汉朝符节,不肯屈服。在北海牧羊十九年,历经磨难,渴饮雪,饥吞毡,却始终心怀大汉。他的坚守,也是取义成仁的生动体现。 这些英烈们,以他们的鲜血和生命,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。他们的事迹,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和抉择时,坚守正义,勇敢前行。取义成仁,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成语,而是一种伟大的精神象征,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,熠熠生辉。

取义成仁-成语图片

取义成仁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