黏皮着骨
成语拼音
- nián pí zhe gǔ
黏皮着骨成语解释
- 比喻拖沓,不洒脱。同“黏皮带骨”。
典故出处
- 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第十卷:“此理本常理,但异端说得黏皮着骨。”
成语典故
- 相传宋朝时期,晁文元曾经多次问大隐者刘海蟾怎样才能求得长生不死的法子。刘海蟾大笑说:“人何曾死,而君乃畏之求生乎!所可死者,形也,不与俱灭者,固常在也。此理本常理,但异端说得黏皮着骨。”。
成语造句
- 他对那项工作简直是黏皮着骨,难以割舍,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。
成语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个名叫李三的年轻人。
李三生活在一个小镇上,他性格有些软弱,做事情总是犹豫不决,缺乏果断和坚毅。他常常因为害怕面对困难和挑战,而选择逃避或者依赖他人。
有一次,小镇上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比赛,获胜者将能得到丰厚的奖励。许多人都积极报名参加,渴望展示自己的实力和才能。李三也很想参加,可是他又担心自己比不过别人,会丢脸。于是,他在报名的地方犹豫徘徊了许久,始终无法下定决心。
他的朋友看到他这个样子,便鼓励他说:“李三,你要勇敢一点,不能总是这样黏黏糊糊的,要果断地去尝试,否则你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。”但李三却依然举棋不定,内心十分纠结。
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,比赛的报名时间结束了。李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在赛场上拼搏,心中充满了懊悔和自责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李三因为自己这种黏皮着骨的性格,错失了很多机会。他总是在面对选择的时候过分纠结,无法做出果断的决定,导致他的生活一直没有太大的起色。
有一天,小镇上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。大火迅速蔓延,人们纷纷逃离家园。李三也跟着人群奔跑,但他心中却一直在想自己家里还有一些珍贵的物品没有拿出来。他一边跑一边纠结要不要回去取,脚步也变得越来越慢。
就在他迟疑的时候,火势越来越大,已经快要将他包围。幸好有一位勇敢的邻居发现了他,冲过来拉着他一起逃离了危险区域。逃过一劫的李三,看着被大火吞噬的家园,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悔恨。
他终于意识到,自己这种黏皮着骨的性格是多么的糟糕。如果他能够果断一点,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,也许他的人生会是另外一番景象。
从那以后,李三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。他开始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,学会在面对选择时果断地做出决定。他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,不再害怕失败和挫折。
经过长时间的努力,李三逐渐变得坚强和果断起来。他抓住了许多曾经错过的机会,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。他明白了,只有摆脱黏皮着骨的性格,才能真正地走向成功和幸福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在生活中我们不能总是黏皮着骨,犹豫不决。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,果断地做出决策,才能把握机遇,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正如古人所说:“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。”我们要学会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,才能开启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。
黏皮着骨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