黏皮着骨

成語拼音

nián pí zhe gǔ

黏皮着骨成語解釋

比喻拖沓,不灑脫。同“黏皮帶骨”。

典故出處

宋·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第十卷:“此理本常理,但異端說得黏皮着骨。”

成語典故

相傳宋朝時期,晁文元曾經多次問大隱者劉海蟾怎樣才能求得長生不死的法子。劉海蟾大笑說:“人何曾死,而君乃畏之求生乎!所可死者,形也,不與俱滅者,固常在也。此理本常理,但異端說得黏皮着骨。”。

成語造句

他對那項工作簡直是黏皮着骨,難以割捨,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。

成語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名叫李三的年輕人。 李三生活在一個小鎮上,他性格有些軟弱,做事情總是猶豫不決,缺乏果斷和堅毅。他常常因爲害怕面對困難和挑戰,而選擇逃避或者依賴他人。 有一次,小鎮上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比賽,獲勝者將能得到豐厚的獎勵。許多人都積極報名參加,渴望展示自己的實力和才能。李三也很想參加,可是他又擔心自己比不過別人,會丟臉。於是,他在報名的地方猶豫徘徊了許久,始終無法下定決心。 他的朋友看到他這個樣子,便鼓勵他說:“李三,你要勇敢一點,不能總是這樣黏黏糊糊的,要果斷地去嘗試,否則你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。”但李三卻依然舉棋不定,內心十分糾結。 就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,比賽的報名時間結束了。李三隻能眼睜睜地看着別人在賽場上拼搏,心中充滿了懊悔和自責。 隨着時間的推移,李三因爲自己這種黏皮着骨的性格,錯失了很多機會。他總是在面對選擇的時候過分糾結,無法做出果斷的決定,導致他的生活一直沒有太大的起色。 有一天,小鎮上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。大火迅速蔓延,人們紛紛逃離家園。李三也跟着人羣奔跑,但他心中卻一直在想自己家裏還有一些珍貴的物品沒有拿出來。他一邊跑一邊糾結要不要回去取,腳步也變得越來越慢。 就在他遲疑的時候,火勢越來越大,已經快要將他包圍。幸好有一位勇敢的鄰居發現了他,衝過來拉着他一起逃離了危險區域。逃過一劫的李三,看着被大火吞噬的家園,心中充滿了痛苦和悔恨。 他終於意識到,自己這種黏皮着骨的性格是多麼的糟糕。如果他能夠果斷一點,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,也許他的人生會是另外一番景象。 從那以後,李三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。他開始努力克服自己的弱點,學會在面對選擇時果斷地做出決定。他積極地參與各種活動,不再害怕失敗和挫折。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,李三逐漸變得堅強和果斷起來。他抓住了許多曾經錯過的機會,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。他明白了,只有擺脫黏皮着骨的性格,才能真正地走向成功和幸福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生活中我們不能總是黏皮着骨,猶豫不決。我們要勇敢地面對困難和挑戰,果斷地做出決策,才能把握機遇,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。正如古人所說:“當斷不斷,反受其亂。”我們要學會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,才能開啓屬於我們自己的精彩人生。

黏皮着骨-成語圖片

黏皮着骨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