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而代之
成语拼音
- qǔ ér dài zhī
取而代之成语解释
- 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。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。
典故出处
-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秦始皇游会稽,渡浙江,梁与籍俱观,籍曰:‘彼可取而代也。’”
成语典故
- 楚国末年名将项燕的孙子项羽从小死了父亲,跟着叔叔项梁学习剑术,项羽却豪言壮语地说要学习对付千军万马的本领,项梁就教他兵法。项梁杀了人,他们逃到吴中,秦始皇东游会稽山路过吴中,项羽远远观望并对项梁说“彼可取而代也”。
成语造句
- 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出色表现,最终在公司里取而代之,成为了部门的新领导。
成语故事
- 在秦末汉初之际,风云变幻,英雄辈出。
有一个年轻人名叫项羽,他身材高大魁梧,力能扛鼎,英勇非凡。项羽自幼胸怀大志,对秦朝的暴政心怀不满。
当时,秦始皇出巡,其浩浩荡荡的队伍和威严的气势令人震撼。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也在人群中观看。当项羽看到秦始皇的车架时,他不禁脱口而出:“彼可取而代之也!”这句话充分展现了他的雄心壮志和无畏勇气。
随着秦朝的统治越发残暴,民不聊生,各地纷纷起义反抗。项羽和项梁也拉起了一支队伍,加入到了反秦的大潮中。他们在战斗中屡战屡胜,项羽的威名也逐渐远扬。
在一系列的征战中,项羽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。他率领着楚军与秦军展开了激烈的交锋,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主力,为推翻秦朝的统治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秦朝灭亡后,项羽与刘邦展开了争夺天下的较量。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,项羽虽然多次取得胜利,但他也有着刚愎自用、妇人之仁等缺点。最终,在垓下之战中,项羽被刘邦的军队重重围困。
面对绝境,项羽回想起自己曾经的豪言壮志,心中充满了不甘和无奈。然而,此时的他已经无力回天。在四面楚歌中,项羽带着残部突出重围,却在乌江边挥剑自刎,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。
项羽虽然未能实现“取而代之”的目标,但他的英雄气概和传奇故事却流传千古,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,有雄心壮志固然重要,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,还需要有智慧、策略和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因素。同时,也让我们明白,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,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,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。
取而代之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