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長補短

成語拼音

qǔ cháng bǔ duǎn

取長補短成語解釋

吸取別人的長處,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。也泛指在同類事物中吸取這個的長處來彌補那個的短處。

典故出處

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今滕絕長補短,將五十里也,猶可以爲善國。”

成語典故

戰國時期,滕文公從楚國路經宋國時會見孟子,孟子給他講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,勉勵他要以堯舜之道治理天下,還要他截長補短,發揮地區優勢,以仁政來治理天下,滕國可以成爲一個強國。滕文公聽了孟子的言論未置可否,只是微笑應付。

成語造句

我們應該在與他人的交往中,學會發現他人的優點,從而來彌補自己的不足,做到取長補短,這樣才能不斷進步。

成語故事

在很久以前,有一個名叫高和矮的部落。高部落的族人都身材高大,他們擅長採摘高處的果實,建造高大的房屋,但在穿越矮小的洞穴和狹窄的通道時卻顯得很笨拙。而矮部落的族人則身材矮小,他們能夠輕鬆地在低矮的洞穴中穿梭,行動敏捷,卻難以夠到高處的東西。 有一次,高部落和矮部落共同生活的森林中發生了一場大火。大火過後,森林裏的資源變得非常匱乏,爲了生存,兩個部落不得不一起去尋找新的食物和棲息地。 在這個過程中,高部落發現矮部落在穿越一些複雜的地形時非常有優勢,而矮部落也看到了高部落採摘果實和建造住所的能力。於是,他們開始互相學習,高部落向矮部落請教如何靈活地穿越低矮之處,矮部落則向高部落學習如何更好地利用身高優勢獲取資源。 隨着時間的推移,兩個部落之間的合作越來越緊密。他們不再只是單純地學習對方的長處,而是將這些長處融合到自己的生活中,創造出了更有效的生存方式。高部落的人學會了矮部落的靈活技巧,矮部落的人也掌握了高部落的一些本領。 就這樣,高部落和矮部落通過取長補短,共同度過了艱難的時期,並且變得越來越強大。他們的故事也被流傳了下來,成爲了人們口中的佳話。 正如《論語》中所說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;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高部落和矮部落的經歷正是對這句話的生動詮釋。他們沒有固執地堅守自己的優勢而忽視對方的長處,而是能夠以開放的心態去學習和接納,從而實現了共同的進步。 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也應該像高部落和矮部落一樣,學會取長補短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,我們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而沾沾自喜,也不能只盯着別人的短處而輕視他人。我們要善於發現他人的閃光點,虛心地學習他人的長處,同時也要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,努力加以改進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不斷提升自己,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、更穩。讓我們銘記高部落和矮部落的故事,以取長補短的精神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和機遇,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。

取長補短-成語圖片

取長補短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