强词夺理
成语拼音
- qiǎng cí duó lǐ
强词夺理成语解释
- 强词:强辩;夺:争。指无理强辩,明明没理硬说有理。
典故出处
-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三回:“座上一人忽日:‘孔明所言,皆强词夺理,均非正论,不必再言。”
成语典故
- 战国时期,宋国大夫高阳应最喜欢强辩,而且强词夺理一定要赢。一次高阳应要盖一幢房子,有经验的木匠见湿木料去做梁柱,用不了多久就会造成房屋倒塌。高阳应则强行说湿木盖房有好处,就安排人盖,结果一年后该房屋就倒塌了。
成语造句
- 他明明做错了事,却还在那里强词夺理,试图为自己辩解。
成语故事
-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,有一个名叫王五的人。他平日里不学无术,却总喜欢与人争论,而且常常强词夺理。
有一天,王五在集市上闲逛,看到一个老农在卖自己种的新鲜蔬菜。王五走过去,拿起一把青菜,左看右看,然后说道:“你这青菜看着不怎么样啊,叶子都发黄了。”老农急忙解释道:“客官,这青菜可是我今早刚从地里摘来的,新鲜得很呢。”王五却不以为然地说:“哼,我看就是不新鲜,你别想骗我。”说完,他扔下青菜就要走。
老农觉得很委屈,便拉住王五理论。王五却大声嚷嚷道:“你这老头,怎么还强买强卖啊,我就说你这菜不新鲜,怎么着吧。”周围的人渐渐围拢过来,看着他们争论。
这时,一位路过的秀才看不下去了,他走上前来对王五说:“这位兄台,凡事都要讲道理,不能这般强词夺理。这青菜明明很新鲜,大家都看得出来,你为何要故意找茬呢?”王五瞪了秀才一眼,说:“你懂什么,我说是不新鲜就是不新鲜,我说的话就是理。”
秀才摇了摇头,说道:“古往今来,多少贤达之士都秉持着以理服人的原则。像孔子曾言‘君子和而不同’,大家可以有不同的观点,但要通过合理的论证和交流来解决,而不是像你这样蛮不讲理。”
然而,王五根本听不进去,依然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,还继续胡搅蛮缠。最后,众人纷纷指责王五的行为,他这才灰溜溜地逃走了。
这件事情之后,王五强词夺理的名声在小镇上传播开来。大家都对他避而远之,生怕和他产生争执。而王五却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,继续我行我素。
其实,在历史的长河中,像王五这样强词夺理的人并不少见。他们不顾事实和道理,只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和面子而争辩。然而,这种行为最终只会让他们失去他人的尊重和信任。真正有智慧的人,应该像那些先贤一样,以理服人,用理性和智慧来解决问题,而不是靠强词夺理来获取所谓的“胜利”。
强词夺理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