束装盗金
成语拼音
- shù zhuāng dào jīn
束装盗金成语解释
- 指无端见疑。
典故出处
- 《汉书·直不疑传》:“其同舍有告归,误持其同舍郎金去。已而同舍郎觉,亡意不疑,不疑谢有之,买金偿。后告归者至而归金,亡金郎大惭,以此称为长者。”
成语典故
- 汉朝时期,郎官隽不疑侍奉汉文帝,他的同事请假回家,误把同宿舍的另一个的金钱带回家了。那个同事认为是隽不疑拿了。隽不疑知道不能分辩就拿自己的金子给丢金的人。后来误拿金子的人回来了,把金子还给丢金人,丢金人十分惭愧。
成语造句
- 他本是一个品行端正之人,却不知为何做出了束装盗金这种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,实在令人费解。
成语故事
- 在春秋时期,有一个名叫张三的人。他生活在一个不算富裕但也能维持生计的小村庄里。
张三平日里勤劳善良,与邻里相处融洽。然而,一次偶然的机会,却让他陷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纠葛之中。
有一天,村里来了一个陌生的商人。商人携带了许多贵重的物品,其中有一箱金光闪闪的金子格外引人注目。商人在村里暂时停留,准备进行一些交易。
张三看到那箱金子后,心中不禁起了一丝贪念。那金子的光芒仿佛有着一种奇特的魔力,吸引着他的目光。他开始在心里盘算着如何能得到那些金子。
经过几天的纠结和挣扎,张三最终被贪婪冲昏了头脑。他在一个夜晚,偷偷地潜入商人居住的地方,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,将一部分金子藏在了自己的衣服里,然后悄悄地溜走了。
第二天,商人发现金子被盗,顿时大惊失色。他四处寻找线索,最终怀疑到了张三。商人将此事报告给了村里的长老。
长老们对张三进行了审问,张三一开始还矢口否认,但在种种证据面前,他的心理防线逐渐崩溃,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罪行。
这件事情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庄,人们对张三的行为感到非常失望和愤怒。他原本良好的声誉瞬间崩塌。
根据当时的律法,盗窃是要受到严厉惩罚的。张三因为一时的贪念,不仅失去了人们的信任,还面临着严重的后果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人不能被贪婪所驱使,不能因为一时的私欲而做出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。就如同张三,他原本有着平静的生活,却因为束装盗金的行为,给自己带来了无尽的悔恨和痛苦。我们应当引以为戒,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,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善良。正如古人所云: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。”只有通过正当的途径去追求财富和成功,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安宁和满足。
束装盗金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