舐犊之爱

成语拼音

shì dú zhī ài

舐犊之爱成语解释

舐:舔。犊:小牛。母牛舔小牛表现对它爱护。比喻对子女的疼爱。亦作“舐犊之念”、“舐犊之私”、“舐犊情深”。

典故出处
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杨彪传》:“犹怀老牛舐犊之爱。”

成语典故

东汉末年,曹操进攻刘备,在斜谷界口驻扎,陷于进退两难境地,部将夏侯淳询问夜间口令,曹操随口说鸡肋。杨修认为是曹操退兵的意思,叫士兵打点行装,曹操借口杀了杨修。后见到骨瘦如柴的杨修父亲杨彪,问为何?杨彪说有舐犊之爱。

成语造句

父母对孩子的舐犊之爱往往是无私而深沉的,他们会竭尽全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的一个小村庄里,住着一位名叫李伯的老人。李伯家境贫寒,但他却有一颗善良而慈爱的心。 李伯的儿子名叫李明,从小就聪明伶俐,李伯对他寄予了厚望。尽管生活困苦,但李伯总是想尽办法让李明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,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。 然而,天有不测风云,在李明十岁那年,村子里遭遇了一场严重的旱灾,庄稼颗粒无收,村民们的生活陷入了绝境。为了让李明能够活下去,李伯不得不日夜操劳,四处寻找食物。 有一天,李伯听说远处的山上有一些野果可以采摘,他不顾自己疲惫的身体,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上山的路途。经过漫长而艰难的攀爬,李伯终于找到了那些野果。他满心欢喜地采摘着,心里想着李明吃到这些野果时开心的样子。 可是,就在李伯准备下山的时候,突然下起了暴雨。山路变得泥泞不堪,李伯一不小心滑倒了,摔下了山坡。他的腿受伤了,无法行走,但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,那就是要把这些野果带回去给李明。 李伯强忍着伤痛,用手一点一点地往山下爬。他的手上、身上都沾满了泥土和鲜血,但他毫不在意。经过漫长的时间,李伯终于回到了家中。 当李明看到父亲浑身是伤地出现在自己面前,手里还紧紧握着那些野果时,他忍不住大哭起来。李伯却微笑着安慰他说:“孩子,不要哭,只要你能好好活下去,爸爸做什么都值得。” 从那以后,李明更加努力地学习,他知道自己不能辜负父亲的舐犊之爱。经过多年的努力,李明终于成为了一名有出息的人,他用自己的成就报答了父亲的养育之恩。 正如历史上许多伟大的父母一样,他们为了子女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。就像孟母为了孟子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,三次搬家;又如岳飞的母亲,在岳飞背上刺下“精忠报国”四个字,激励他为国效力。这些都是舐犊之爱的生动体现,父母对子女的爱,是一种本能,更是一种伟大的力量。这种爱,不求回报,只希望子女能够健康成长,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而子女们也应该铭记这份爱,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。

舐犊之爱-成语图片

舐犊之爱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