舐犢之愛

成語拼音

shì dú zhī ài

舐犢之愛成語解釋

舐:舔。犢:小牛。母牛舔小牛表現對它愛護。比喻對子女的疼愛。亦作“舐犢之念”、“舐犢之私”、“舐犢情深”。

典故出處

南朝·宋·范曄《後漢書·楊彪傳》:“猶懷老牛舐犢之愛。”

成語典故

東漢末年,曹操進攻劉備,在斜谷界口駐紮,陷於進退兩難境地,部將夏侯淳詢問夜間口令,曹操隨口說雞肋。楊修認爲是曹操退兵的意思,叫士兵打點行裝,曹操藉口殺了楊修。後見到骨瘦如柴的楊修父親楊彪,問爲何?楊彪說有舐犢之愛。

成語造句

父母對孩子的舐犢之愛往往是無私而深沉的,他們會竭盡全力爲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條件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一個小村莊裏,住着一位名叫李伯的老人。李伯家境貧寒,但他卻有一顆善良而慈愛的心。 李伯的兒子名叫李明,從小就聰明伶俐,李伯對他寄予了厚望。儘管生活困苦,但李伯總是想盡辦法讓李明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,希望他將來能夠出人頭地。 然而,天有不測風雲,在李明十歲那年,村子裏遭遇了一場嚴重的旱災,莊稼顆粒無收,村民們的生活陷入了絕境。爲了讓李明能夠活下去,李伯不得不日夜操勞,四處尋找食物。 有一天,李伯聽說遠處的山上有一些野果可以採摘,他不顧自己疲憊的身體,毅然決然地踏上了上山的路途。經過漫長而艱難的攀爬,李伯終於找到了那些野果。他滿心歡喜地採摘着,心裏想着李明喫到這些野果時開心的樣子。 可是,就在李伯準備下山的時候,突然下起了暴雨。山路變得泥濘不堪,李伯一不小心滑倒了,摔下了山坡。他的腿受傷了,無法行走,但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,那就是要把這些野果帶回去給李明。 李伯強忍着傷痛,用手一點一點地往山下爬。他的手上、身上都沾滿了泥土和鮮血,但他毫不在意。經過漫長的時間,李伯終於回到了家中。 當李明看到父親渾身是傷地出現在自己面前,手裏還緊緊握着那些野果時,他忍不住大哭起來。李伯卻微笑着安慰他說:“孩子,不要哭,只要你能好好活下去,爸爸做什麼都值得。” 從那以後,李明更加努力地學習,他知道自己不能辜負父親的舐犢之愛。經過多年的努力,李明終於成爲了一名有出息的人,他用自己的成就報答了父親的養育之恩。 正如歷史上許多偉大的父母一樣,他們爲了子女無私地奉獻着自己的一切。就像孟母爲了孟子能夠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,三次搬家;又如岳飛的母親,在岳飛背上刺下“精忠報國”四個字,激勵他爲國效力。這些都是舐犢之愛的生動體現,父母對子女的愛,是一種本能,更是一種偉大的力量。這種愛,不求回報,只希望子女能夠健康成長,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。而子女們也應該銘記這份愛,用自己的行動去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。

舐犢之愛-成語圖片

舐犢之愛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