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少事烦

成语拼音

shí shǎo shì fán

食少事烦成语解释

每日吃饭很少,可是处理的事务非常繁重。形容工作辛劳,身体不佳。

典故出处

《晋书·宣帝纪》:“先是,亮使至,帝问曰:‘诸葛公起居何如?食可几(许)米?’对曰:‘三四升。’次问政事,曰:‘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。’帝既而告人曰:‘诸葛孔明其能久乎!’”

成语典故

三国时期,蜀国丞相诸葛亮每天都是废寝忘食地工作,刘备关心他问他一天的起居饮食情况,能吃多少米,诸葛亮答道:“只吃三四升米。每天要亲自处理20多宗各种军事问题。”刘备逢人就夸诸葛亮吃得少而处理的时期很繁多。

成语造句

他最近的工作状态可谓是食少事烦,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,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多少。

成语故事

在三国时期,蜀汉丞相诸葛亮肩负着兴复汉室的重任。 当时,刘备病逝白帝城后,将年幼的刘禅托付给诸葛亮。诸葛亮为了实现先主的遗愿,日夜操劳,殚精竭虑。他一面要精心治理蜀汉,发展生产,增强国力;一面又要筹备北伐,与强大的曹魏政权对抗。 诸葛亮事无巨细,都亲自过问处理。军中的大小事务,从战略谋划到粮草分配,从士兵训练到排兵布阵,他都要一一操心。在政务方面,蜀汉的各种政令法规、官员任免等,他也都要仔细斟酌敲定。他每天的工作量极大,睡眠时间却很少。 主簿杨颙看到诸葛亮如此劳累,便劝他说:“丞相啊,您这样事必躬亲,实在是太辛苦了。治理国家有一定的法度和规则,您应该放手让下属去做一些事情,而不是自己全部包揽。不然,您这样食少事烦,身体怎么吃得消呢?”诸葛亮听了,虽然觉得杨颙说得有道理,但他依然放心不下,依旧不辞辛劳地忙碌着。 在长期的劳累和压力下,诸葛亮的身体状况逐渐变差。尽管他有着过人的智慧和顽强的意志,但终究抵不过过度操劳对身体的损害。最终,在一次北伐途中,诸葛亮积劳成疾,病倒在了五丈原。他的生命就如同那风中残烛,渐渐熄灭。 诸葛亮的一生,虽然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最终目标,但他的忠诚和勤勉却被后世广为传颂。他食少事烦的故事,也成为了人们感慨其鞠躬尽瘁精神的一个写照。他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与担当,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星。正如后人诗中所赞:“出师一表真名世,千载谁堪伯仲间。”诸葛亮的事迹和精神,激励着无数的后人,为了理想和信念而不懈奋斗。

食少事烦-成语图片

食少事烦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