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少事煩
成語拼音
- shí shǎo shì fán
食少事煩成語解釋
- 每日喫飯很少,可是處理的事務非常繁重。形容工作辛勞,身體不佳。
典故出處
- 《晉書·宣帝紀》:“先是,亮使至,帝問曰:‘諸葛公起居何如?食可幾(許)米?’對曰:‘三四升。’次問政事,曰:‘二十罰已上皆自省覽。’帝既而告人曰:‘諸葛孔明其能久乎!’”
成語典故
- 三國時期,蜀國丞相諸葛亮每天都是廢寢忘食地工作,劉備關心他問他一天的起居飲食情況,能喫多少米,諸葛亮答道:“只吃三四升米。每天要親自處理20多宗各種軍事問題。”劉備逢人就誇諸葛亮喫得少而處理的時期很繁多。
成語造句
- 他最近的工作狀態可謂是食少事煩,每天都忙得焦頭爛額,連喫飯的時間都沒有多少。
成語故事
- 在三國時期,蜀漢丞相諸葛亮肩負着興復漢室的重任。
當時,劉備病逝白帝城後,將年幼的劉禪託付給諸葛亮。諸葛亮爲了實現先主的遺願,日夜操勞,殫精竭慮。他一面要精心治理蜀漢,發展生產,增強國力;一面又要籌備北伐,與強大的曹魏政權對抗。
諸葛亮事無鉅細,都親自過問處理。軍中的大小事務,從戰略謀劃到糧草分配,從士兵訓練到排兵佈陣,他都要一一操心。在政務方面,蜀漢的各種政令法規、官員任免等,他也都要仔細斟酌敲定。他每天的工作量極大,睡眠時間卻很少。
主簿楊顒看到諸葛亮如此勞累,便勸他說:“丞相啊,您這樣事必躬親,實在是太辛苦了。治理國家有一定的法度和規則,您應該放手讓下屬去做一些事情,而不是自己全部包攬。不然,您這樣食少事煩,身體怎麼喫得消呢?”諸葛亮聽了,雖然覺得楊顒說得有道理,但他依然放心不下,依舊不辭辛勞地忙碌着。
在長期的勞累和壓力下,諸葛亮的身體狀況逐漸變差。儘管他有着過人的智慧和頑強的意志,但終究抵不過過度操勞對身體的損害。最終,在一次北伐途中,諸葛亮積勞成疾,病倒在了五丈原。他的生命就如同那風中殘燭,漸漸熄滅。
諸葛亮的一生,雖然未能實現興復漢室的最終目標,但他的忠誠和勤勉卻被後世廣爲傳頌。他食少事煩的故事,也成爲了人們感慨其鞠躬盡瘁精神的一個寫照。他以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什麼是對國家和君主的忠誠與擔當,成爲了歷史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星。正如後人詩中所贊:“出師一表真名世,千載誰堪伯仲間。”諸葛亮的事蹟和精神,激勵着無數的後人,爲了理想和信念而不懈奮鬥。
食少事煩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