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无求饱
成语拼音
- shí wú qiú bǎo
食无求饱成语解释
- 饱:吃足。饮食不要求饱,指饮食要有节制
典故出处
-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。”
成语典故
- 春秋时期,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,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,经历卫、郑、陈、晋等地碰壁后,在蔡国闲居,他们的生活十分拮据,经常是三月不知肉味,为此不得不用“君子食无求饱”来教育弟子跟他过苦行僧的生活。
成语造句
- 他一直秉持着一种生活态度,那就是食无求饱,注重精神世界的追求而非物质的过度享受。
成语故事
- 在春秋时期,有一个年轻人叫孔丘。
孔丘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,他自幼聪慧好学,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孔丘开始四处求学,拜访名师,以提升自己的学问和见识。
在他的求学生涯中,孔丘始终保持着一种对生活简单朴素的态度。他从不追求奢华的生活,对于饮食更是秉持着“食无求饱”的原则。他认为,一个人的精力应该更多地放在追求真理和道德修养上,而不是过分沉迷于物质享受。
有一次,孔丘和他的弟子们在周游列国的途中,经过了一个贫困的地区。他们已经好几天没有好好地吃上一顿饭了,弟子们都饿得饥肠辘辘。这时,他们遇到了一位好心的村民,村民邀请他们到家里吃饭。孔丘和弟子们非常感激,但是当看到桌上简单的饭菜时,有些弟子露出了失望的表情。孔丘却没有丝毫嫌弃,他平静地坐下来,认真地享用着这顿饭,并且教导弟子们说:“我们求学之人,不应过分在意饮食的好坏,只要能够果腹即可。重要的是我们内心的追求和修养。”
在另一次经历中,孔丘和弟子们被困在了一个地方,食物极度匮乏。有些弟子开始抱怨,甚至有人提议去寻找更好的食物来源。但是孔丘坚决反对,他说:“我们现在所经历的困难,正是对我们意志的考验。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就放弃我们的原则。食无求饱,我们要学会在困境中坚守自己的信念。”
孔丘这种“食无求饱”的态度,不仅仅体现在他的生活中,也贯穿在他的教育理念里。他教导弟子们要注重内在的品德和学问的培养,而不是被外在的物质所迷惑。他的这种思想影响了无数的人,成为了后世儒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历史上,许多有识之士都以孔丘为榜样,追求着一种简单而有意义的生活。他们不被物质的诱惑所左右,而是将精力放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。就如同《论语》中所记载的那样,这种“食无求饱”的精神成为了一种高尚的品德和人生态度的象征,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真理和道德的完善,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前行。即使在物质丰富的今天,这种精神依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,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内心的追求,保持一份对生活的质朴和对真理的执着。
食无求饱-成语图片